啦!
走这路太舒服了!
一点都不颠,比咱们吐蕃的羊毛毡子还软和(其实是不颠簸,塞娅找不到词形容)!
难怪人家说京城是好地方,连路都这么不一样!”
巴勒奔没说话,心里却犯嘀咕:这肯定是人工修的,大清到底有啥本事,能把路修成这样?要是咱们吐蕃也有这路,从拉萨到日喀则,就不用走得那么费劲了……
等真到了北京城外,父女俩彻底看傻了眼。
哪止是城外的路,城里的主干道全是这种灰路!
宽得能并排走四辆马车,干干净净的,连个果皮纸屑都瞅不见。
街上人来人往,挑担子的、赶车的、穿绸缎的,挤得热闹,可一点都不乱。
两旁的铺子一间挨一间,门脸儿修得方方正正,比沿途见的那些镇子气派多了。
“我的天!”
塞娅扒着车窗,手都快指不过来了,“阿爸啦!
你看那边!
那些房子的窗户!
不是纸!
是透明的!
跟冰块似的,能看见屋里的人!
还反光呢,跟宝石一样!”
巴勒奔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可不是嘛!
那些官署、大宅子的窗户上,嵌着大片透亮的东西,阳光照在上面,晃得人眼晕。
屋里的桌子、椅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可比窗纸强太多了——窗纸又暗又容易破,刮个大风就得换,哪有这东西好用?
“这位大人,”
巴勒奔赶紧追上旁边陪行的理藩院侍郎,指着脚下的路问,“劳烦问一句,这路是用啥东西铺的?又平又硬,下雨还不滑,太稀罕了!”
侍郎脸上带着笑,脚步放慢了些,解释道:“土司您客气了,这东西叫‘水泥’,是咱们工部的工匠新琢磨出来的。
把水泥、沙子、水混在一起,铺在地上,等干了就跟石头一样硬,不管下雨下雪,都不怕坏,扫起来也方便。”
“水泥?”
巴勒奔跟着念了一遍,记在心里,又指着窗户追问,“那窗户上那透明的,跟冰似的玩意儿,又是啥?比窗纸亮多了,看着也结实。”
“那个叫‘玻璃’,也是工部的新物件。”
侍郎笑着说,“比窗纸好用多了,透光亮,还不容易破。
冬天冷风刮不进来,屋里能暖和不少,夏天也能挡点太阳。”
塞娅一听,立马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大人!
那这水泥和玻璃,在哪儿能买啊?等我们回吐蕃的时候,带点回去行不行?要是布达拉宫装上这玻璃窗,肯定亮堂堂的,比现在好看十倍!”
侍郎闻言,赶紧摆手,又怕怠慢了公主,语气放得更温和:“公主殿下,您别着急。
这两样东西现在都是工部统一管着造,民间还没多少流通的。
您说的采买事儿,我官儿小,做不了主。
您和土司今天下午就要觐见皇上,到时候跟皇上提一嘴,说不定皇上能恩准呢?”
塞娅一听要跟皇上说,立马拉了拉巴勒奔的袖子,小声说:“阿爸啦!
那咱们等会儿见皇上,可得好好问问!
要是能把这两样东西带回吐蕃,咱们那儿的路也能修得这么好,房子也能装玻璃窗,多好啊!”
巴勒奔点点头,心里也有了数——这水泥和玻璃,肯定不是普通玩意儿,是大清有本事的证明。
他看着眼前宽阔的水泥路,看着那些亮闪闪的玻璃窗,对接下来的觐见,更期待了:说不定今儿见了皇上,还能知道更多,最好能带一些回去!”
一定要和大清打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