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是华蓉县主察觉到危险,她没有来?”,画眉心中暗自思忖,脸上突然浮现出一丝喜悦,但很快又摇了摇头,“不会的,她给自己送药的时候也是说到就到,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缺席的。”
突然间,画眉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猛地一拍自己的脑袋,恍然大悟道:“哎呀,我真是笨啊!悟理院的开门宫女不是说了吗?她们这些公主伴读是去参加乐贵妃的宴会去了,难怪她现在还没有到呢。”
想通了这一点,画眉的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她立刻站起身来,活动了几下身体,感觉这样应该会稍微暖和一些。
然而,就在她刚刚站起身来的时候,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楼梯咯吱响声。
画眉的眉头立刻紧紧皱起,心中暗自诧异。按照常理来说,宫廷宴会期间一般都不会有人提前离开的。而且根据她自己以前在苏贵妃宫里的经验,这样的宴会通常都会持续到戌时末,也就是说,华蓉县主至少还要小半个时辰才能到达这里。那么,现在究竟是谁会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呢?
想到这里,她心中一紧,连忙伸手去掐灭灯笼,然而,一切都已经太迟了!那微弱的烛光仿佛在嘲笑她的惊慌失措,依然顽强地燃烧着。
她无奈地放弃了这个念头,迅速闪身躲到角落里的纱帘后面,希望能借此减少自己被发现的几率。
就在她刚刚藏好身体的瞬间,来人的脚步声似乎已经近在咫尺。她紧张得心跳加速,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引起对方的注意。
实际上来人的动作异常迅速,画眉刚刚藏好,他的身影就如鬼魅一般从楼梯口探出头来。
“喂!有人吗?”,来人的声音在寂静的弘莱阁里回荡,带着一丝惶恐和不确定。
画眉躲在角落里,透过纱帘的缝隙,将来人的模样看得清清楚楚。原来,来人是一个小太监,年纪看上去不大,似乎比自己还要矮上半个头。他的手中提着一盏气死风灯,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小太监见没有人回应,胆子似乎大了一些,他一边小心翼翼地朝着灯笼的方向走去,一边嘴里嘟囔着:“大家都别开玩笑啦,这个地方邪门得很呢,有人的话就吱一声嘛。”
画眉看着他那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显然,这个小太监并不是徐嬷嬷派来的人,而是偶然路过此地,看到弘莱阁楼上有灯笼的亮光,所以才上来查看一番。
她心中念头电转,原本已经准备迈步走出去,但突然间,她想起了皇城里人的性格特点。在这里,人们几乎都秉持着一种“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这一点,从刚才悟理院那个开门的宫女身上就可以得到充分证明。
那么,这个小太监为何会如此好心呢?这个疑问在她心头盘旋不去,让她心生警惕。
带着这份疑心,她小心翼翼地偷眼望去。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她恰好看到了小太监的侧面。从她所处的角度看过去,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太监的腰间露出了一柄匕首的手柄。不仅如此,他的手臂还微微卷曲着,显然是处于一种随时都能够将匕首迅速拿到手中的状态。
要知道,在皇城之中,明文规定是严禁任何人携带任何兵器或匕首之类的物品的。即便是官员们,也必须严格遵守这一规定,更遑论宫女和太监了。他们所能携带的最大铁制品,恐怕也就是剪刀而已。
想到这里,画眉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刚才稍微迟疑了一下,没有急着现身。否则的话,恐怕她就无法察觉到这个小太监的真实面目,也难以发现他其实是个心怀不轨的坏人了。
趁着小太监如履薄冰般向着自己灯笼方向前进,她的目光却犹如狡黠的狐狸,直直地看向楼梯口,心里暗自思忖,自己若是悄悄地从这里下去,是否就能够避开他。
她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宛如一只受惊的兔子,在烛光的阴影里蹑手蹑脚地挪动着身体,向着楼梯口蹑足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