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指导。
总算天地会还算体谅他,只安排了个大地主刘友仁给他。
不需要象其他农技员一样巡回,需要到处跑。
刘友仁的土地数量是天地会客户里最多的,和临高县学的学田一样,属于重点客户。
享有专门的农技员服务。
对勋素济来说,当天地会技术指导在他的日程表里算是一种休假了,刘友仁是大地主,刘家寨生活条件也很优越,勋素济每次到刘家寨过得都很舒服,享受得是真正的地主待遇,而不是万里辉那种乡村小地主的待遇。
不仅拨给单独的小院一座,还专门派遣了二个佣人为他干杂活。
现在最为紧张忙碌的播种和管理阶段已经过去。
长工们逐渐掌握新农法。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勋素济运用新技术和管理方法解决了过去长期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使得农民们对天地会的“澳洲农法”
有了信赖感。
到来的丰收更是让大家信服的五体投地。
刘友仁对他的信任也大为增加,过去总觉得天地会的农具卖得太贵,现在天地会推销任何东西他都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来使用,很是干脆。
有时候还主动打听天地会有没有推出什么新的农资。
这次收割前,天地会又组织农具厂搞了一批脚踏式的打谷机。
简易的打谷机古代也有,但是在临高本地,大家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手段将稻穗在木桶边上敲打脱粒,不仅效率低,而且损耗大。
天地会搞得这台打打谷机是按照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农村人力打谷机的图纸制造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打谷子的这头下面是个踏板,用皮带带动打谷机边上的一个铁轮,铁轮和里面的滚筒同轴。
滚筒上装有u形的曲环,尖的部分钉入滚筒。
滚筒两头是铁轮,中间是一排平行木梁。
利用滚动的u环来给谷子脱粒,还可以脱花生。
比拿稻穗直接在圆木桶上脱粒快多了,而且脱粒时的损失也很小。
这种机器不但方便,而且轻便。
二个成年男人就能抬着走。
所以一开始演示,第一批十台就被会员们一抢而空。
另一种设备则是风车扬谷器,用小型风车将稻谷扬起,取代农村常用的人工扬场。
不仅速度快,而且节约劳动力。
临高的风能资源还算丰富,小型风车对掌握了齿轮制造能力的穿越工业来说也不是难事。
两种农机设备不仅在天地会的用户中起了很大反响,也让其他农户们大开眼界。
加上今年的秋收,天地会的客户个个获得了规模不等的丰收增产,产量从增加三成到五成的都有。
起了很大的轰动效应。
“注意节奏,不要踩得太快了。”
勋素济脑袋上戴着草帽,告诉正在脱粒的长工。
长工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勋素济又过去看另外一台――发生了故障,皮带被卡死了。
他用随身的工具袋里的工具费力的修理着,机械工业部门制造的劣质零件公差大得可怕,运转起来经常会这样那样的问题。
他一边费力的校正变形的零件,把皮带重新拉回导向轮上,一边还不忘教身边的一个小长工这个机器的原理,简单的故障怎么排除。
终于,皮带又回到了原位上。
勋素济从地上站了起来,汗珠子噼里啪啦的从他的脑袋上直往下掉。
他摘掉草帽,学着电影里的劳动者的模样,豪迈的给自己扇着风。
“就这模样,怎么也得评个劳动模范什么的。”
“勋首长,喝点茶吧。”
说话得人,正是刘美兰。
自从刘光表打算把她嫁给勋素济之后,三天两头往她家里跑,向她爹软磨硬泡。
刘美兰的父亲最终无可奈何的答应了。
至于女孩子本身的意见这时空谁也没当回事。
于是刘美兰就要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