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寨的刘友仁。
刘家寨是参加天地会的唯一的一家本地大地主。
他身上捐了一个监生的名头,算是个读书人,也被邀请参加开幕式。
为此刘友仁还换上了儒衫。
不过这种衣服穿在他这样的乡村土财主身上很不匹配。
原来他的目的是想再买二辆轮椅。
“老父老母年事已高,脚力衰减,行动不便,若能有这样的轮椅惠卖两辆,刘某感激不尽。”
他这一说,好几个士绅也都挤了上来,希望给自己的长辈买轮椅。
熊卜佑没想到这个特制品居然还有如此的商机。
赶紧宣布暂时无货,大家稍待些日子,东门市上自然就会有供应。
众人不依不饶,当场就要给银子下订单。
熊卜佑想制造几辆轮椅大约对临高的工业体系也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就接受了订单,不过银子没收――到底该卖多少钱,这个还有待商榷。
这个意外的小插曲圆满的结束了茉莉轩书院的开幕式。
大家皆大欢喜。
刘大霖的家人们庄严的抬着轮椅跟在他的轿子后面浩浩荡荡的回城去了。
士绅们让家人小心翼翼的捧着热水瓶,自己坐着轿子回家了,童生和秀才们揣着流通券赶紧上东门市去采购,这里的许多好东西老婆孩子已经念叨了许久了――来自南宝地区的则不需要,当地的南宝矿务局服务社里也能用这种票子。
王赐激动的久久不能平静,在茉莉轩里的院子里直兜圈子,他很想做几首诗,正在搜肠刮肚的拈词择句。
熊卜佑却打断了他的雅兴――还有其他的细节问题要和他谈。
在经过一番谈判之后,双方同意以临高的学田作为“临高教育基金会”
的资本,具体运作由穿越集团属下的“天地会”
负责。
临高县学不向天地会收取任何形式的田租,天地会对学田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县学均不做干涉。
作为回报,天地会要负责临高县学、文庙、茉莉轩书院的全部的日常运作和维护的开支,也包括发给秀才、童生的各项生活补助。
同时,学田应缴纳的粮赋也由“天地会”
承担。
换句话说,王赐以拱手交出学田的“永佃权”
和收租的权力,换回了天地会对县学的全额资金援助。
这些资金全部以流通券的方式进行结算,存在徳隆粮行的“临高教育基金会”
名下。
至于基金会,由天地会会长叶雨茗和王赐共同担任会长。
除了日常常规开支之外,临时开支必须经双方同意才能提款。
达成协议之后,王赐感到一直困扰他的资金问题终于解决了,他以后就再也不需要为经费的问题烦恼了。
至于说学田,还是在县学的名下,不过是“永佃”
给了天地会而已。
对穿越集团来说,农委会有把握:学田在使用科学种田的方式之后的收入足以支付支付县学和书院的常规支出。
甚至还会有相当的盈余――即使没有盈余,执委会觉得也是核算的,起码在招揽当地知识分子人心方面极有助益。
除了茉莉轩书院之外,对县学和文庙的修缮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没过多久,这些修缮工程相继完工。
而由基金会提供的津贴也使得原本已经荒废了许久的县学重新响起了朗朗书声。
廪生们相继回来了,基金会不仅给廪生们每月发给规定的六斗米的补助,还让王赐把家庭生活困难的附生、增生列了个名单在县学附学,也发给六斗米。
原本在读书人口中声誉不大好的髡贼们忽然就变成了“澳洲人”
了。
熊卜佑办成了这件事情,心情很是愉快。
他带着人出城,坐上县西门-百仞城的公共牛车――在试运行牛车的货运体系之后,单道谦又搞了一个简易的牛车公交系统。
在博铺和东门市各设一处总站,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