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节初到南日岛
计时一到,他就开始用煤气火逐渐的加热尾部的玻璃管,使其逐渐弥合成条再自然的的折断。
这个工序要求非常仔细,不能让玻璃管出现一点缝隙,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萧白朗的墨镜几乎要凑到火头上了,汗珠从劳保帽子里直往下滴落。
“好了!”
随着萧白朗的一声大吼,一个完整的亮晶晶的热水瓶胆终于诞生了。
它被小心的装入藤条编制的热水瓶外壳里,固定好。
“装开水吧!”
莫笑安见所有的工人全都汗湿衣背,厚厚的土布劳保服后面都渗透出汗渍来,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车间里的熔炉、退火窑散发热量使得车间里的温度将近50度。
唯一的降温措施就是厂房上面的通风窗口,门口的两个大木桶――里面装满了制药厂配制的口服生理盐水和枯草茶。
“太辛苦了。”
莫笑安感慨道。
“工厂都是这样的。”
萧白朗猛喝了一大杯子茶水,又吞了片盐片,“制药厂还拿了很多解暑药过来。
炉前工十五分钟轮换一次。
出不了事。”
过了一小时,莫笑安从热水瓶里倒出水来――水依然是滚烫的,再用工业温度计测量,温度几乎没有下降。
测试下来保温效果令人满意。
莫笑安精神大振,关照人从食品厂拿来很多桶装的格瓦斯分给工人算是犒劳。
土著工人们其实并不大理解这么大费周章的做出来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但是看到莫笑安如此高兴,知道大约是做出了什么好东西了,都跟着笑了起来。
“再做些广口的保温瓶吧。”
“再要机械厂开几副模具就行。”
萧白朗满口答应。
“林掌柜,请――”
站在船舷边的小海匪们恭恭敬敬的做了个请的姿势,林佰光定了定神,把手搭在他的胳膊上,从容的从甲板上跨到了栈桥上。
栈桥搭建的很是粗糙,踩上去摇摇晃晃的。
海水在脚下急速的流动撞击着,飞沫四溅。
南日岛的海湾里,密密麻麻的泊满了落下帆的大小船只。
现在正是黄昏时分,许多船上冒出袅袅的炊烟。
林佰光终于在这一生中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大明海盗的营寨。
夏日的夕阳下,海湾里是连绵不绝的船只,桅杆如林,帆篷成云。
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从岸边一直排列到海湾的尽头。
林佰光几乎看傻了眼。
现代时空里他从没有哪一次一下子能看到这么多的船只,现在眼前这副景象怎能不让他感到吃惊。
这不是现代的工业社会,是一切都要靠手工完成的时代。
这样多的船只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建立起来!
这样的一支舰队,扬帆启程,走到哪里不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家!
中国人在陆地上扩展到了农耕民族生存所能达到的极限,在海上却止步不前,始终徘徊在近海,没有踏出这关键的一步来。
林佰光在叹息之余眼睛里流露出贪婪之色。
可惜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很快就会从海面上消失了:不是化为海上的熊熊火炬,就是被郑芝龙吞并。
想到这里,一种急切的心情笼罩了他。
船只多数是四五十多吨的小型沿海用的渔船或者货船,结构简陋,看上去和他在临高看到的普通渔民的船只没什么两样。
间或才有些上百吨的大船夹杂其中,甚至还有西方式的帆船。
林佰光注意到几乎每艘船上有大小款式各不相同的火炮,用各种方式架设、捆绑在甲板上,海盗们很是随意的坐在火炮边吃饭、抽烟,船上甚至还有女人和小孩子。
这种大聚落式的海盗群体看上去还真是稀罕。
忽然有艘船上传来女人的尖叫声,循声望去,不由吃了一惊:只见一个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