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中诸人皆默。
徐学忠张口,想说什么。
最终,却只能低头。
庄奎放下最后一页文书,起身环顾一圈:
“都出去。”
“军机暂缓,明日议。”
众人不敢多言,纷纷行礼退出。
庄奎走至帐门,掀起一角。
远处城头的火光还亮着。
那些兵,那些城,那些年年要杀出去又要守回来的土地。
都是他认的。
不是皇恩,不是朝赏。
是兵血,是兄弟,是他走一步留三印的地方。
他低声自语:
“陛下若用我,不必封诏。”
“若不用我……也无妨。”
“我不欠。”
“也不求。”
身后夜帐空荡,火光摇曳。
刀影在墙上晃动。
像一个人,站得久了——
早已忘了去往何方。
只知,这地,还未弃。
夜更深了。
帅帐之中,灯火未熄。
寒风自帐缝灌入,掀起帘幔微动,发出细微哗响。
帐外已无人声,连营中的号角都停了,仿佛这天地间,唯剩那案几上一盏盏孤灯。
庄奎坐在那儿。
一言不发。
盔甲未卸,神情淡漠,眼神却落在一枚铜盏之上,出神许久。
忽然,帐门微动。
徐学忠掀帘入内。
手里拎着一坛酒。
他没穿甲,也没带剑,只着一袭军中便袍,脚步略沉,眉间满是藏不住的情绪。
庄奎抬眼看了他一眼。
没说话。
徐学忠径自坐下,将酒坛放在桌上,“砰”地一声,震得灯火微晃。
他抬头看庄奎,眼神里有点意味深长。
“都走了吧?”他说。
庄奎点了点头。
“嗯。”
“你不赶我?”
“你又不是吵闹的人。”
“那行。”
徐学忠亲手撬开封泥,酒香立起。
他倒了两盏,把一盏推到庄奎面前,自己端起一盏,一饮而尽。
“今儿个这酒,应该早就喝了。”
“可惜……不是庆功。”
庄奎却没有动。
他只是看着那盏酒,盯了半晌,终还是没拿起来。
“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徐学忠缓缓说。
“你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我全知道。”
“你今儿个太不一样了。”
“你心里憋着事。”
庄奎淡淡道:“我没。”
“你有。”
徐学忠看着他,眼神带着一点劝,也带着一点怜。
“以往补缺、选才、论功……你哪一次不是连问都不问。”
“我们这些副将还在底下窃窃私语,你倒是自顾演兵不回头。”
“可今儿不同。”
“你白天沉默得太久,帐里所有人都走了,你还坐着不动。”
“你等的,不是他们的名册。”
“你等的是一个人。”
庄奎眉头微动。
“那个曾经在你马下躲避箭雨的人。”
“那个在你营中与士卒同灶的人。”
“那个带着半张脸的泥,站在你营帐前,敬你一盏浊酒,说‘若我登基,必不负此恩’的人。”
“你心里清楚得很。”
“你今儿个,是第一次,抱了希望。”
帐中沉默了。
徐学忠也不催。
他就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