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知府等来一起出题监考。
那些富家子弟原以为梅家是想借此事挽回一些声誉找回点面子做做样子,而自己配合配合以后该怎样还怎样。
等到了校考那日看到到场的名士大儒及卢知府,才惊觉梅家是来真的,若他们过不了校考,是真会被退学。
卢知府看到受邀而来的名仕大儒,也有些诧异,很多人包括自己都认为梅家在梅阁老去世后,就大不如前了,想不到这些名士大儒还这么看重梅家。
卢知府与一部分趋炎附势精于算计的人,小看了梅家,小看了梅俊瑞、梅俊然。
梅俊瑞、梅俊然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在还未入仕考取功名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了,风头都要赶超其父梅阁老了。
梅阁老担心盛名之下会乱了孩子的心性,会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就压了压。
后来梅俊瑞、梅俊然考取功名入仕为官,画作就变少了,慢慢的人们也就忘了两人曾经的风光。
这次为了孔府书院和梅家,梅俊瑞亲自出面相请,时茜厚礼相赠,神驹宝车接送这些名士大儒就没有不应的。
时茜备的厚礼是文人们喜欢的文房四宝,宣纸、湖笔、端砚或歙砚,以及有着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美誉的微墨,更有水浸不烂,火烧留痕;冬不凝固,夏不走油;一方朱红,千年国色的东方龙泉印泥。
这些东西每一样都很名贵难得,即使是清高视金钱如粪土的名士大儒,也拒绝不了它们的魅力。
梅俊瑞很心疼时茜送出去的那些东西,其实时茜自己也很心疼那些砚台,微墨、宣纸、湖笔、龙泉印泥,还可以再做,但那些砚台都是单品孤品,最后时茜咬咬牙送出去两方砚台,给两位舅舅一人一方,而表哥那是没有了的。
带来的每一方砚台,都是时茜精心挑选了很久的,是自己喜欢的,所以把它们送出去时茜是真心舍不得,不过与梅家相比,砚台分量还是轻了些。
校考当日的申时三刻,没有通过校考的那些富家子弟,满怀愤恨离开了孔府书院,见此梅俊瑞、梅俊然松了一口气,把他们都送走后,悬在孔府书院及梅家头上的剑算是移开了。
卢知府见校考的事情已经告于段落,便上前与梅俊瑞攀谈,希望梅俊瑞能帮自己从时茜那里多购买些花露。
梅俊瑞:“卢大人,真不是老夫拿乔,找借口推脱,那花露圣上、太后及后宫娘娘们都在饮用,伯爵自己留着也不多。
卢大人,若不信,也可着人去打听,那花露在上京那都是限购的,一人只能购五瓶,就是圣上、太后也是没多的。
伯爵与老夫说,卢大人是碰巧了瞧见了遇上了,第一次买,又不在上京,日后想买也不方便,所以才卖给卢大人20瓶,再多那是真没有了。
卢大人,可知这一瓶花露在上京城,在别人手里转两圈,就是一千两黄金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