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声,让其十分受用。
大宁朝廷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烈鹰军控制颍州府全境之后,最先受到北蛮袭扰的却不是颍州,而是和北蛮隔着大山的宋州。
不断有北蛮人翻过雪山,进入宋州境内进行袭扰,宋州虽然有陈志率领的大军守在那里,可是这些北蛮人十分狡猾,往往是抢掠一番便迅速撤离,由于他们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搞得陈志和他手下众将士焦头烂额。
不过这山实在太高,山上常年冰天雪地,的确不适合大军进入,这也使得北蛮人只能派出小股力量袭扰,无法大规模地进军。这也使得陈志和他手下将士上来勉强守住宋州府主要区域,对于那些偏远地区,却只好选择放任不理了。
不过北蛮人的这一做派,却成功地转移了大宁上下的视线,他们开始增兵宋州府,增强宋州的防御力量。
而对于真正危险的颍州,大宁朝廷却选择了不理不睬,叶鹰多次派人去金陵,希望朝廷提供一些物资,还有派出一些能够帮助治理颍州府的文武官员,却被朝廷选择了忽视。
无奈之下,叶鹰也只得从自己势力中选出一些人,让他们到这七个县主持大局。但烈鹰军中绝大多数人是土匪出身,要说行军打仗还勉强可以,可是要治理一个地方,那便有些赶鸭子上架了。
在这种情况下,烈鹰军虽然控制了整个颍州府,但是对各县的管理却有些跟不上。而那些原本从各县迁入颍山关的百姓,大多数也不愿意回到原来的地方。
没有百姓,好多事情便无法实施,这情况搞得叶鹰和他手下众人无可奈何,就连足智多谋的诸葛英也觉得十分难办。
无奈之下,烈鹰军只得派人到大宁各地发出告示,欢迎各地读书人前往颍州,只要有真才实学,颍州府便会破格任用。
对于颍州府的这一政令,大宁朝廷则选择了默许,终于有一些寒门学子和一些痛恨北蛮的有识之士,主动来到颍州府,一定程度地缓解了颍州府缺乏文官的问题。
有了官员,但严重缺乏百姓,也是一个让叶鹰和手下众人头疼的问题。原住颍州七县的百姓不愿意返回,虽然烈鹰军也发文,欢迎大宁各地的百姓到颍州七县定居,还可以得到租金很低的土地,可是愿意前往的百姓还是寥寥无几。
对于这些百姓的想法,烈鹰军高层还是能够理解的,在北蛮人虎视眈眈之下,颍州七县就算种出粮食,一旦北蛮人来犯,能不能保住是个最大的问题。
不光是百姓,就算是烈鹰军中一些官员,也不支持在这七县大量种植庄稼,以其最终便宜北蛮人,还不如不要浪费人力物力。
但叶鹰在和诸葛英等人商议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在七县种粮,毕竟这个七县有大片土地,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实在可惜。
愿意到七县的百姓实在太少,特别是最靠近北蛮的白水县,更是没有人愿意前往。
面对这种情况,烈鹰军高层只得派出军队驻扎几县,让士兵在操练之余,在各县的田地中种上庄稼。
对于颍州府目前的困境,大宁朝廷和北蛮人居然选择了同样的策略,那便是冷眼旁观。
北蛮人不予理睬的原因自然是北蛮王黑罕木骨的“养猪”理论上,他们一心想着等颍州府的粮食成熟再出兵抢掠。在好些北蛮人的心中,颍州七县的那些粮食就是为他们种的。
而大宁朝廷的想法便有些矛盾了,他们既希望烈鹰军能够阻挡北蛮人侵犯大宁,但又担心烈鹰军实力太强,让朝廷无法控制。
不过,正是北蛮和大宁由于两国官方的这些想法,给了叶鹰和他手下烈鹰军几个月的缓冲时间。
这七个县和烈鹰军最初所占黑山、玉河、草坪三县不一样,它们属于丘陵地带,土地平整,水源丰富,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庄稼。
二十年前,北蛮人被烈鹰军打得实在太惨,差点被灭了国,所以这二十年来,他们老实了许多,让这颍州七县成了大宁一个不小的粮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