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带着修改后的技术推广方案,走进了农场的见证会现场。
见证会的气氛格外热烈,分享的人里有从摆地摊做起的创业者,有克服口吃成为讲师的青年,还有像林基甸这样在专业领域受挫的研究者。当一位曾因车祸失去左腿的农夫说“我以为再也种不了地,可靠着神的勇力,我现在能用假肢操作农机”时,林基甸忽然明白:“勇力”不是没有恐惧,是带着恐惧仍顺服;“大能”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是靠神的差遣与带领。
从那以后,林基甸成了农场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约阿施操作酒榨,把改良技术与农户的实际需求结合;约阿施则会陪她走访村庄,用“基甸的故事”帮她鼓励农户。他们的相处像基甸与神的关系,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勇力的伙伴”,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预备。
深秋的时候,林基甸的“传统农业技术传承”项目终于有了突破——不仅有二十家农户签下合作协议,她改良的古法榨油技术还获得了“非遗创新奖”。约阿施在农场的橡树下向林基甸求婚了,他手里拿着一枚用麦秸秆编织的戒指,内侧刻着“勇力之约”四个字:“基甸,神让我们在麦田与酒榨旁相遇,是要我们一起成为‘勇力的见证者’,像基甸那样,从微小中活出神的大能,把‘靠神得胜’的信念传给下一代,你愿意吗?”
林基甸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农场的麦田里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士师记》6:14-15:“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那天的阳光格外温柔,麦田里的麦穗随风起伏,像在为新人祝福,亲友们唱起《靠主勇力》,歌声在田野里久久回荡。
婚后,他们一起扩建了“橡树农场”,增设了“勇力课堂”,既推广传统农业技术,也向农户分享“靠神得胜”的真理。课堂的墙上挂着四幅经文拓片:“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
有天下午,一个年轻农户来课堂咨询:“我想种有机蔬菜,可大家都说风险高,我怕赔本,不敢尝试。”
约阿施蹲下身,指着墙上的拓片说:“基甸最初也怕,可他顺服神的差遣,最终得胜——你想种有机蔬菜,这或许就是神放在你心里的感动。不用怕风险,先从小面积试种开始,像基甸先求神显兆那样,一步步验证,神必带领你。”
林基甸则拿出技术推广方案,翻到“风险控制”的页面:“我们设计了‘保底收购’模式,你种出的有机蔬菜,我们会以合理价格收购,降低你的风险——就像神给基甸‘三百人’的信心,我们也会给你实际的支持,让你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年轻农户拿着方案,眼里泛起光:“我想试试!”林基甸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最初的胆怯——原来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血脉的延续,更是“勇力之约”的传承,是像基甸那样,把“从微小中靠神得胜”的信念代代传递,让每一代人都知道,无论自己多平凡、多渺小,只要顺服神的差遣,就能活出祂赋予的大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勇士。
很多年后,林基甸和约阿施的儿女也成了农业工作者。儿子林勇力接过了农场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