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来帮忙记录吧,或许能从他们的故事里,找到你论文需要的‘现实映射’。”
书近前犹豫了两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宿舍翻看那位信徒的访谈记录,看到“我总忍不住刷短视频到深夜,知道这是浪费时间,却改不掉”,忽然想起《约书亚记》7章的“被取的人,有当灭的物在他那里”——或许“洁净”不是一次性的“大扫除”,是像约书亚那样,“按着支派、宗族、家室”一步步查究,一点点除去生命里不合神心意的东西。于是周六清晨,她带着录音笔,走进了见证会现场。
见证会的气氛格外真诚,分享的人里有戒掉拖延症的学生,有放弃功利性社交的职场人,还有靠着祷告摆脱焦虑的母亲。当一位中年男人说“我之前总把工作放在家庭前面,直到查究自己的内心,才发现‘成功’成了我的‘当灭之物’,现在我每周都留一天陪家人,反而觉得更满足”时,书近前忽然明白,自己之前的论文少的不是“理论”,是“生命的温度”——就像约书亚把“洁净”落实到“按支派查究”的每一步,她也该把“洁净伦理”落实到信徒的日常生活,让抽象的真理变成可实践的行动。
从那以后,书近前成了展馆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陆艾城整理文物,把“洁净”的真理与当代生活结合;陆艾城则会陪她修改论文,用“艾城得胜”的案例帮她分析“洁净与传承”的关系。他们的相处像约书亚与祭司,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洁净的伙伴”,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预备。
深秋的时候,书近前的论文《从约书亚洁净以色列民看当代信仰伦理的实践》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还获得了“年度优秀论文”奖。领奖那天,她特意邀请了陆艾城。站在领奖台上,她拿着证书说:“这篇论文的完成,离不开‘洁净与得胜’的真理启示——约书亚让我们知道,只有先洁净自己,才能得着得胜;只有代代守住洁净的原则,才能让信仰传承下去。”
颁奖结束后,陆艾城在展馆的“艾城模型”前向书近前求婚了。他手里拿着一枚用古铜打造的戒指,内侧刻着“洁净之约”四个字:“近前,神让我们在文物与经文中相遇,是要我们一起成为‘洁净的见证者’,像约书亚除去当灭之物那样,把‘洁净己心、传承真理’的使命传给下一代,你愿意吗?”
书近前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展馆的庭院里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约书亚记》8:1-2:“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你起来,率领一切兵丁上艾城去,我已经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里。你怎样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当照样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只是城内所夺的财物和牲畜,你们可以取为自己的掠物。你要在城后设下伏兵。’”那天的阳光格外温柔,庭院里的桂花飘着香气,亲友们用彩纸剪出“约书亚得胜”的图案,挂在树枝上,像在庆祝一场跨越千年的“洁净之约”。
婚后,他们一起扩建了“约书亚见证馆”,增设了“洁净伦理工坊”,既为信徒提供查经空间,也为不同群体设计“生命洁净”课程——为学生设计“时间管理与心灵洁净”,为职场人设计“价值观分辨与洁净”,为家庭设计“亲子关系中的洁净沟通”。展馆的墙上挂着四幅经文拓片:“到了早晨,你们要按着支派近前来”“被取的人,有当灭的物在他那里”“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我已经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里”。
有天下午,一个高中生来工坊咨询:“我总忍不住打游戏,明明知道会影响学习,却控制不住自己,我该怎么‘洁净’自己呢?”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