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心中涌起这个大胆的念头。
他悄悄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出屋子,来到院中一个僻静角落。这里堆放着明日要劈的木柴,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不易被人察觉。
盘膝坐下,林凡努力回忆《基础吐纳诀》中的内容。书中记载的感应法门颇为玄奥,要求“心神守一,意守丹田,呼吸绵长,感气于微”。
林凡尝试按照书中所说,调整呼吸节奏,使之变得深长而均匀。同时,他集中精神,试图放空思绪,达到那种玄妙的“守一”状态。
起初毫无进展。杂役区的灵气本就稀薄得可怜,加上林凡心神不宁,难以真正入静。每当他尝试集中精神时,白天的劳累、身体的疼痛、内心的焦虑就会不断干扰他。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月亮已升至中天。林凡感到一阵挫败,难道自己真的如此愚钝,连最基本的感气都做不到吗?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胸口的玉佩再次传来那股温热感。这一次,暖流不仅舒缓着他的身体,更似乎直接作用于他的心神。林凡只觉得脑海中杂念如潮水般退去,心神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他重新尝试感应周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原本难以察觉的空气流动,此刻变得清晰可见。无数微小的光点在空气中漂浮、流动,如同夏夜萤火,却又更加细微玄妙。
这些光点颜色各异,青、赤、黄、白、黑五色交织,对应五行灵气。林凡注意到,其中黄色和青色的光点似乎对他格外亲近,总会不由自主地向他靠拢,而其他颜色的光点则相对疏远。
“这就是天地灵气!”林凡心中激动万分。按照《基础吐纳诀》所说,能够看到灵气光点,就意味着成功感气了!
感气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加困难:引气入体。需要以自身意念为引,呼吸为媒,将外界灵气引入体内,沿特定经脉运行,最终沉入丹田。
林凡尝试用意念引导那些黄色光点——按照书中说法,土属性灵气最为温和,适合初学者引入。然而那些光点如同调皮的孩子,明明就在眼前,却总是从他意念的引导中溜走。
一次又一次尝试,一次又一次失败。林凡的额头渗出细密汗珠,精神力的消耗让他感到头晕目眩。若非玉佩持续传来的温热感支撑着他的心神,恐怕早已支撑不住。
就在他精神即将耗尽时,一个大胆的念头闪过:既然玉佩能助我感气,是否也能助我引气?
他将全部心神集中在胸口玉佩上,不再强行引导外界灵气,而是尝试通过玉佩作为媒介。
这一尝试,立竿见影!
玉佩微微震动,表面泛起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光。周围空气中的灵气光点仿佛受到了某种吸引,主动向玉佩汇聚而来。更神奇的是,这些灵气经过玉佩过滤后,变得异常温顺,轻而易举地随着林凡的呼吸进入体内。
第一缕灵气入体的瞬间,林凡浑身剧震。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如同干涸的土地迎来了甘霖,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灵气沿着经脉缓缓流动,所过之处,带来阵阵舒爽的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