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庄家欠你的绝不仅仅是人情,而是永远都无法回报给你的恩情。
如果让我拿女儿的幸福去交换,那我宁愿做一个负心的人。
如果我还有第二个女儿,或者如果不是我家玉玲,无论是从相貌身段,还有性情都是少有的美丽和温柔,也许就不会存在咱们之间今天的这一次谈话了。
我绝不是一个不懂得一点事理的人。
只是我真的没有想到那件事会给你带来这样大的伤害,如果知道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一定不会轻易放过那些混蛋小子的。
我听说那些混蛋小子最终还是都给法办了。
那件事想起来真的让人感到太可怕了,可怕的是一群刚刚长大的小子居然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也许正像你说的,正是玉玲长得太出众了才招来了别人对她想入非非的祸事。”
苏方达在说起这句话的时候,似乎怕心里掩饰的那种诡谲的想法被自己表情给出卖,把脸转向了别处。
他的心里同样不能否认,因为庄玉玲的长相而对她产生了好感,尽管这种邪念并不是有意的蓄谋和刻意的策划,但是以一种正义的心里在揭开别人意图的同时,也为不免带出了自己的幻想而感到不安。
“总的来说还是那些混蛋小子太缺少教养了。”
好在跟他生活在不同时代的老家伙还按着自己的思维去想那件事,没有看穿眼前这个被他看不起的年轻人的心里藏着的鬼把戏。
不过,在他的心里一点也没有为自己的这种想法而感到羞愧和有什么见不得人,没有任何一种说法可以证明一个穷小子对一个长相好看的姑娘产生爱慕的想法是不正当的,更别说是可耻的。
庄林这样一说,那件原本逝去久远的事,又一次像抽筋扯动了神经一样,使苏方达顿时变得紧张和惊慌。
他简直不敢想象在别人的眼里看到的自己和自己眼里看到的自己都一样是一个懦弱透顶的人,那时到底哪来的勇气居然让自己做出那样勇敢鲁莽的事来,然而在受到那样严重血糊淋啦人人看了都感到痛心的重伤,自己竟然都没有吭一声。
杨林镇的人口数量不具备独立办初中的条件,为了方便上下孩子读书方便,在离杨林镇不到十几里远的地方集中办了一所初中。
每天杨林镇读初中的学生骑着自行车去上学也还算方便,一来不算很远的路途没有太大的陡坡,加上孩们逐渐长大了有了自立的能力。
上一代农民自感觉吃了不少的苦头,活得很不容易,最大的愿望是再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过跟自己一样的生活。
尽管他们的日子过得还都不很富裕,但是在满足孩子吃的用的方面却显得毫不吝惜,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吃他们想吃的食物,穿他们想穿的衣服。
这些看似单纯优渥的物质条件,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就像庄稼地里施足了化肥,但缺少雨水及时的浇灌造成营养失衡生长出来的庄稼。
原本贫困的现状却没有让孩子身受体会和得到教育,出现了跟他们想法悖逆的结果,相互之间攀比,争强好胜,拉帮结派,打架斗殴。
给惯坏了,算是毁了他们。
吃好的,穿好的,打算让他们能够理解父母的心,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谁知道他们都想错了,除了给这些十五六七岁的孩子带来了比父母还要健壮的体格,再就是偏激的性格,扭曲的灵魂。
那个时代有过读书经历的人都知道,不能把所有的毛病归咎于孩子们身上,就像偏远地区展的落后不能完全归咎于人们思想木讷,生性的懒惰(事实越是偏远地区要想维持基本生存越是需要努力的付出),孩子们成绩普遍低下同样不能把责任推到先天智力的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尊师重教古之传统,把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看成是塑造人类灵魂,抬举到高无上的地位。
凭着关系,愚人也想之为圣,术业无专工攻,遇惑而不解。
教师少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少有经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