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板”。
绕过大雄宝殿的侧面,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原来在崇圣寺后方,有一座舍利塔,坐北朝南,为圆形五层覆钵式砖塔,塔高四丈五。塔体为五层。一层为方形,正中间为拱门,拱门有内室,宽、深有四尺五,从拱门进去垂直可爬至塔顶。二层塔体相错相叠,约有六重,三至五层为圆形覆钵塔体,塔体顶层相轮已不复存在,作了鸟雀巢穴。塔身通体有裂缝,在风中似乎要摇摇欲坠。秦君民曾听马连举讲过,此塔建于明洪武十六年,原本塔顶还有一个五层相轮,塔下存放有得道高僧的舍利子。
秦君民看了看残破不堪的佛塔,问紧随身后的执事:“破成这个样子,为啥不修一修?”执事说:“寺内僧人多,香火也不甚旺,秦家的供奉多用于日常花销,没有能力再修补。二少爷现在当家,看看能否?”执事没有说下去。秦君民叹口气说:“这几年年馑不好,又闹滩匪,这样吧!你们寺里寻人,秦家出钱,时间长短不打紧,活要做好,让干活的村民有口饭吃。”
执事听后忙说了声“阿弥陀佛”,双手合十以表谢意。
从崇圣寺回到巷子里,秦君民就碰到前来找他的秦君杰。兄弟二人打了招呼,便垂手立在巷道两边,等父亲下了马车,从他们身边经过,两人才跟随父亲进了院门。
秦老爷和杨氏住在北院,这是一座三进式四合院,前院东西厢房由看家护院的家丁和更夫居住。中间为一穿堂式门厅。两人跟随父亲经过门厅,来到父母居住的大院里。北房往后是后厅,原本是花园,后来为了方便秦老爷招待客人和从外地回来掌柜就改为后厅,配有厨房和餐厅。大院东边主要存放家里的银两,西边由照料父母生活起居的下人使用,正房则是父母亲休息和居住的地方。
看到秦老爷回来,下人们忙端了脸盆,让他用热毛巾擦了擦手脸,然后又端来茶水。秦老爷坐在椅子上稍事歇息后问秦君杰有啥事?秦君杰说:“主要是和爹说说办学的事,眼下政府鼓励兴办新式学堂,学堂已基本上筹备好了,招生情况还不错,第一批有50多个娃娃,都不收学费。”“这是好事么,”秦老爷点点头,呷了一口茶水回头对二儿子说:“要支持你大哥哩!费用上要保证,晌午管娃娃们一顿饭。尤其是秦家的娃娃,一定要上学,将来才能有出息。”秦君民忙说:“事已办妥了,费用的事爹不用操心。今天还答应崇圣寺的执事,拿一笔钱修缮寺后的喇嘛塔,也算是为爹做善事哩!”兄弟两人和父亲说完事,又随意聊了几句正要走,母亲杨氏从里屋出来,对秦君民说:“老二你留一下,娘有事和你说。”说完叫下人来服侍秦老爷到里屋休息去了。秦君杰已经猜到母亲要和弟弟说什么,赶忙借故要离开。杨氏拦住说:“又想跑?这是秦家的大事,又不是老二一个人的。”秦君杰有些尴尬,忙收回迈出门槛的脚。
“和你们说两件事,一是你爹的事,”杨氏压低了声音说:“你们瞅见没,你爹出去没走多少就乏了,最近他晚上老咳嗽,有一次还咳出血,娘只怕你爹得了瞎瞎病。”秦君杰忙说我现在就去请郎中来,给爹瞅一下。杨氏说:“不着急,我怕你爹起疑。过两天你把老马叫过来,老马懂得多,又通医术,让他和你爹聊聊天,顺便号号脉。”杨氏朝里屋瞄了一眼,发现没有惊动秦老爷,接着说道:“第二件事就是娶亲的事,娘的意思是先让君民出面,把媳妇娶回来,再让君青入洞房。事办成了,别人说啥也没用。”秦君民正要反驳,秦君杰忙制止说:“我回头到学堂里和马爷爷说说。迎亲的事我看拜堂时就让君青上。等迎亲队伍一走,娘就和君青说,让他换好衣服等着就是了。”杨氏劝君民说:“本应该给你纳个小,你媳妇也不生养。但眼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