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乃是大周内最大的内陆港口,每日吞吐船只上千艘。
沿着码头以北不远,有一片聚集在一处的茶楼酒肆,客栈旅社。
也是整个余杭城,关于货运、船只消息最灵通的地方。
尤其是酒肆内,来自各地的船老大们在出船前,往往会携着船员聚集于此,既做些准备,也打探下航路最新的消息。
辟如哪条水脉通畅好走,哪里发了水,哪里的官府盘剥更少些,以及各地盘踞的水匪动向如何。
“爹,打听好了。”
某座酒肆内,嘈杂的声浪弥漫四周,一名皮肤晒得发黑的,身材精壮修长的年轻汉子走到门边一张桌案旁,在条凳上坐下。
他对面的,则是一名年近五十,身材偏瘦,皮肤更加黝黑,须发乱糟糟的老汉。
凡人的寿命一般并不长,这个年纪体力早已衰弱,但同时,也是人生智慧与经验的顶峰。
尤其在远途,或涉及一些凶险水域的船运上,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船夫,往往是一船人生命的保障。
老汉坐在条凳上,穿着船夫最结实耐用,且廉价的麻布衣裳。
半条腿抬起,撑在凳子上,黝黑满是茧子的右手端着一只浅底酒碗,闻言抿了口黄酒,才慢吞吞地道:
“说。”
年轻汉子略显不安地回答道:
“听说黑水泽那边今年不太平,从入夏,雨水就多,周边的整个湖泽水位都比往年高,且风浪更大。”
老汉神色不变,放下酒碗,道:
“雨水大好啊,这黑水泽的蟹与地里的庄稼一样,水越大,肉越肥,捕回来越能卖的上价格。”
与绝大多数,与商人合作出船搬运货物的船只不同,老汉不做拉货的活儿,而是地地道道的渔民。
余杭地处江南,水系发达,渔民众多。
因此,寻常的捕鱼者同样贫苦,赚不到多少银钱,但有一种例外,便是每年只在特定的时段,前往特定的水域,捕捞珍稀渔货的捕鱼人。
老汉一家,祖祖辈辈,便是做“捕蟹”的活计,每年入秋,是河蟹肥硕的时候,渔民们会出船捕蟹,将其带回城镇售卖。
不同于东海州,毗邻大海的海水蟹,澜州身处内陆,淡水蟹个头偏小,但也有例外。
有经验的捕鱼人都知道,澜州范围,最好的“蟹场”便是“黑水泽”。
那片余杭城西南方向的大湖,历史悠久,地势险要,出产一种个头颇大,味道鲜美的“黑水蟹”。
极受富人追捧。
但与之对应的,捕捞黑水蟹的风险也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