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落红”
两句,出自蓝星清代诗人龚自珍先生的《己亥杂诗》其中一,乃是传世名句,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这诗的前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放在这里就不太应景,于是周硕自己写了两句填上去,变成了一新诗。
周硕和古文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又读了这么多书,格律平仄他当然是懂的。
虽然写不出那种需要灵思的千古名句,但如果是只是填点词,写两中规中矩的小诗,那还是很简单的。
用网友们的话来说,那就是顺手的事儿。
李清清全程在旁边看着,这一刻,她的眼睛突然亮的吓人。
周硕甚至感觉,她随时可能会“吃人”
。
……
最先看到这诗的,还是那位中学语文老师李静。
她正好在回复网友的评论,突然收到特别关心的提示“您关注的作家周硕转了您的围脖”
。
李静的指尖一点,很快就跳到了周硕转的围脖正文。
眼尖的她很快就现了这绝句,以及周硕的题注。
“青山坐老白云姿,赤心守到月落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她轻声念着,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位素未谋面的护林员,虚弱的老人在闭上眼睛之前,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那句“像落叶一样化作新的养分滋养树木”
。
“写得真好。”
她轻声说。
这比她在课堂上讲解过的任何一诗都要来得震撼——因为它就诞生于她分享的那个真实的故事。
她立刻截图到了语文教研组的群里:“你们快看!
周硕为我们班那个孩子的护林员爷爷的故事写了诗!”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我的天!
这是官方认证啊!”
“李老师,你这堂课的价值太大了!”
“这诗写得真好,把守护的意义写透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写得太棒了!”
……
李清清最终还是没有机会“吃人”
,因为李静的私信很快就到了周硕的后台上。
“周老师您好,真没想到您会看到这个平凡的故事。
我把您写诗的事告诉了班上的孩子,他特别高兴,一定要我代他向您说声谢谢。
虽然知道这个请求可能有些冒昧,但我还是想问问,您是否愿意为这位老人亲笔写下这诗?我想把它装裱起来送给孩子,让他知道,爷爷一生的坚守值得被这样郑重地铭记。”
李静当然是知道周硕的书法水平很高的,这在网上流传的周硕手书的《大观楼长联》照片里面就能看得出来。
虽然周硕的书法还没有到自成一派的地步,但至少是一位法度森严的作家。
作为语文老师,李静的审美还是很在线的。
也许这份手书的价值并不像那些历史上的名家的作品那样高,但至少对这个在大山深处的家庭来说,总会有一些不同的意义。
也许这个家庭的命运,会因为这幅手书而改变。
这条私信很长,那是因为在围脖上,陌生人之间,在对方回复你之前,只能一条私信。
李静想尽可能地把所有的恳切与缘由都装进这唯一的信息里,生怕任何一点疏漏都会让这个唐突的请求显得轻慢。
周硕耐心地读完这条长长的私信,忍不住叹了口气:“这真是个好老师。”
李清清也附和道:“是啊,她没有想着自己,而是一直想着她的学生,真是个好老师。”
周硕打字回复道:“我非常乐意为这位小朋友和他令人敬佩的护林员爷爷,手书这诗。
请您提供一份地址和联系电话,我会尽快邮寄过去。
如果您所在的学校里,任何学生或者老师需要帮助,都可以联系明诚慈善基金会,我们会竭尽所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