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读者们在看完第一册之后,纷纷在周硕的围脖下调侃:
“好家伙!
整整铺垫了接近三十万字的内容,主角居然才出场。”
“硕大,你又开始了是吧?这‘主角猜猜乐’的玩法真是让你玩明白了!”
“从何足道到张君宝,再从张翠山到谢逊,最后告诉我主角是张无忌……硕大,你这前摇长得,我以为我在看一部武侠编年史!”
“本以为《射雕》铺垫得已经够长了,直到我看到了《倚天》,这么长的铺垫,真是绝了!”
“虽然被耍得团团转,但为什么我看得这么津津有味?甚至回去又把第一册看了一遍,才现那么多伏笔!
跪了!”
“看完‘百岁寿宴摧肝肠’,我哭得稀里哗啦,然后又默默地再看了一遍。”
“不愧是硕大,也就你敢这么写!
换个人这么玩,早就被读者寄刀片了。
可偏偏是你,我们只能一边吐槽一边真香……”
这些调侃之中,非但没有丝毫怨气,反而充满了读者们对周硕敢于突破常规的敬佩,以及对他的笔力的绝对信任。
他们早就明白,周硕的作品,值得付出更多的耐心,而所有的铺垫,都将在后续化作更为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这场关于“谁是主角”
的猜谜游戏本身,也成了读者们津津乐道的独特乐趣。
当然,也有很多读者在认真的讨论这本书的剧情,甚至还有细心地读者现了章节名的小彩蛋。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现《倚天屠龙记》每一回的章节名连起来,居然可以组成一意境悠远、暗合剧情走向的绝句吗?”
“这哪里是章节名,这分明是硕大悄悄藏起来的诗啊!”
一位读者激动地附上了整理好的诗句。
这个现立刻引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
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剧情本身,而是开始细细品味每一回目的字句,惊叹于周硕在宏大叙事和精妙结构之外,竟还有如此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与雅兴。
“怪不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原来暗藏玄坤!”
“硕大这是把武侠小说当名着在写啊,处处是伏笔,连章回名都不放过!”
“我就说嘛,能写出《滕王阁序》的人,玩点文字雅趣简直是信手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