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的诗将会在十二月的《诗刊》上刊载。
《诗刊》回复的邮件里除了一封信外,还有一份样刊和一张两千块的汇款单。
那张两千块钱的汇款单周硕并没有当作一回事,对于《诗刊》这样的刊物来说,稿费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
只要能在《诗刊》上表自己的作品,有着大把的人愿意倒贴钱。
甚至有传言说,《诗刊》的位置都是有价格的,你只要愿意花钱,就可以买到在上面刊登作品的机会。
对于这些捕风捉影的留言,周硕只是笑笑不说话。
这分明就是某些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人家《诗刊》可不缺你那点钱,为了这点钱败坏自己的口碑,降低自己的格调,那简直就是脑子坏掉了。
据苏述学所说,他帮周硕投稿的邮件里不止放了那四诗,还放了周硕的履历,以及周硕被《龙国日报》点名表扬的那篇报道。
也不知道是因为这四诗的质量,还是看在《龙国日报》的面子上,周硕的四诗居然全部都表了。
按苏述学原本的设想,他帮周硕投过去了四诗,《诗刊》能在其中选取一两刊载就已经不错了。
就算其他三诗没有被选上,只要《沁园春·雪》能够刊登,他们也很满意了。
但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四诗居然全都被表了!
这当然是好事,说明诗刊也非常认可这四诗的质量。
不过周硕并没有大肆宣扬,知道这件事也就他和苏述学、宋启明三人。
同桌何悦在周硕翻看样刊的时候,也细心的现了这件事,但在周硕的叮嘱下,她也没有把这个消息传扬出去。
除此之外,教育局那边也关注着《诗刊》布。
《诗刊》一布,教育局那边就把张莹操刀的那篇名为“新时代素质教育方针的实践者”
的报道布了出来。
这篇文章将周硕包装成了“新时代素质教育方针指导下德智体美全面展的学生模范”
,在教育系统内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教育系统内部的人,可比普通人更加清楚《诗刊》的含金量,也更加明白这四诗的水平。
诗写的好,只能说你在文学方面有天分,是个天才;但你不但诗写的好,成绩也这么好,那就说明,这个学校的教育,可能确实有点东西的。
据说,连教育部的大佬看到这篇文章,都被惊动了。
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开会讨论,准备搞一个教研活动,到这个芜湖一中参观调研,学习先进经验,交流重大教学成果。
至此,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教育部看见了上头方针的实施成果。
芜市教育局长入了教育部大佬的法眼,有了说得过去的政绩。
周硕得到了将来高考时申请特长加分的机会,以及在文艺圈的名声地位。
——虽然这个加分的机会周硕最后可能用不上。
其他学校的某些善于钻营老师,得到了公费调研的美差,可以学习交流先进经验。
简直就是多方共赢!
当然,这些震动和变化,仅仅局限在教育系统内部,对普通人没什么影响。
因为没有哪个普通民众会无聊的去关注《教育报》或者教育系统内部的消息。
他们也接触不到。
因此,周硕暂时还保持着难得的清静。
周硕能够清净,其他人可就清净不起来了。
特别是龙国的文艺圈,整个文艺圈从上到下,都要为这四诗抖上三抖。
《诗刊》作为龙国文艺圈金字塔尖尖上的刊物,上到国家机关,下到文学爱好者,都有着相当庞大的读者群体,订购者不知凡几。
有周硕这四诗珠玉在前,就注定着同期所有的诗歌都要沦为陪衬,在他的皓月之光下黯然失色。
诗刊作为格调最高的诗词刊物,能在上面刊登的作品自然是万里挑一,少之又少。
因此,《诗刊》除了刊登优秀诗作以外,也会花一定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