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的两个数据。
以及一个特制的听诊器,它的拾音头比医用的大得多,并配有数位讯号放大器,能够穿透厚厚的皮毛,清晰地听到幼崽的心跳和呼吸音。
甚至还有一套无菌采便管和几张粪便隐血测试卡,指南里建议他每两天为十二月检测一次,以监控其消化道健康状况。
除了医疗设备,箱子里还有一个让林予安意想不到的东西:一台三防(防水丶防尘丶防震)的电子记录仪,类似一个加固版的PDA,配有一支电子秤和一条柔软的皮尺。
麦柯兹博士在指南中要求他,每日定时记录十二月的体重丶体长丶体温丶进食量丶排便次数与性状。
这些精确的数据,将是评估幼崽健康状况丶调整喂养方案的黄金标准,也将成为一份独一无二的,关于北极熊幼崽在紧急状况下成长的珍贵科研资料。
最后,在一个小格子里,他还发现了几样「玩具」一个由天然橡胶制成的丶极其坚固的红色圆球,和一个内部可以塞入食物的益智玩具。
这是「环境丰容」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来满足动物的行为需求,防止其在单一环境中感到无聊和焦虑。
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补给,而是一整套移动的微缩版野生动物育幼与科研工作站。
而在所有物资的最上面,还静静地躺着一个用塑料封套密封的防水文件袋。
林予安的心跳微微加速,小心翼翼地撕开封口,从里面抽出了几张纸。
最上面的一张,是一份正式的官方文件,标题是「野生动物临时看护授权书」。
文件清晰地写着,授权林予安先生,对编号为ECCC-PB-2023-012的北极熊幼崽,进行为期十五天的临时紧急看护,直至加拿大环境部专业团队抵达。
文件上还附有一份列印的《北极熊幼崽临时看护应急指南》,里面详细列出了喂养频率丶奶粉冲调的水温和浓度丶每日排便观察要点丶以及发现异常情况(如腹泻丶嗜睡丶拒食)时的紧急处理建议。
林予安逐字逐句地读着这份文件,心中百感交集。
这意味着他的行为,从一个选手的个人善举,上升到了被官方认可丶纳入监管的正式救援行动。
在官方文件和《应急指南》的下面,有一张折迭整齐的印有「北极生态研究所」徽标的信纸。
信上的字迹并非列印,而是用一种流畅又带着些许锋芒的英文手写体,这个字迹他之前见到过,正是出自麦柯兹。
林予安:
你好,我就不称呼你『先生』了,在你读了我的私人日志,还精准猜中了我的密码之后,我觉得我们之间已经不需要那麽『官方』了。
我收到了你的信,通过那个嗓门巨大的制作人马克,说实话,过去这二十四小时像一场风暴,而你的信,是风暴眼里最有趣的那部分,我得承认,我把它读了三遍。
关于密码『1984』。你猜对了,精准得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大部分人看到那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