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这番话更是一记杀招,直接搬出嘉靖帝做文章,把一切行为说成是顾及皇帝脸面才选择自己忍辱负重,这一下让原本还想再说些什么的王本固彻底无言以对。
严世蕃又继续道:“阁老、陆太保、徐阁老,除了赵文华通倭一事,关于此桩钦案,下官自己还在暗中做了一番别的调查。
在调查中下官惊奇地发现,这些年赵文华于剿倭军费中上下其手、大肆敛财!其人贪污军饷之数足有十万四千余石,简直就是国之巨蠹!
下官有核查账本在此,这般饕餮污吏本就是死不足惜罪不容诛!”
严世蕃这番话再次震惊四座,事先没有任何人把此案和军费贪贿联系到一起,俞长生虽与严世蕃合力暗中筹谋,却也完全没有听他透露过只字片语。
便是陆炳和沈炼掌握京畿谍网,对严世蕃私下调查赵文华贪贿一事也是毫不知情,想必是严世蕃越过他们两人,直接由锦衣卫指挥同知李天荣负责执行。
原本证实了赵文华通倭、对此案局势逆转基本已经够用,严世蕃这个时候却又再烧一把火,俞长生起初还不知他是何用意。
只见严世蕃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看着严嵩等人,而是朝向了主审官身后的飞元真人,俞长生顿时明白、严世蕃这是在向钦天监传话上达天听邀功。
比起臣子间的互相博弈争斗,嘉靖帝自然是更为关心国库银子的开支去向。无论赵文华或是俞大猷,他们谁死了都会有人顶替他们的位子,但这军费银钱却是国之命脉,才是皇帝真正最在意的事情。
严嵩陆炳等人也都看出严世蕃这话是说给飞元真人的,诸公皆不敢擅自插口,但听龙山道长在收到飞元真人的授意后、朗声道:“飞元真人说此事小阁老做得极好,里通外国勾结倭寇是重罪,攫取国库贪污军饷同样是重罪,为官做事一定要想得周全,不可择一失一。
众位大人都要像小阁老一样、真正懂得食君俸禄为解君忧,谁忠谁奸要辩得分明、被贪污的军费也必须要如数追回。
陛下那里贫道自然也会如实禀报钦案详情,严阁老请继续吧。”
严嵩道:“诸公都听到仙长的教诲了吧,食君禄解君忧,一定要好好记在心里!
如此看来,此案情已经非常明白了,俞大猷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真正通倭的是赵文华!
这罪人还滥用王命旗牌、玷污天家颜面!又在剿倭军费中贪赃纳贿,致使我大军后方不稳!还截留军情急报,致使欧阳殉国、百姓涂炭,险些酿成巨祸!
此罄竹难书之罪人,即便已经身死也难赎万一,理应戮尸夷族!诸公怎么看?”
徐阶这时道:“阁老所言确实有理,赵文华其人死不足惜。但是他毕竟屡有军功,而且已经是死无全尸、尸骨无存了,可谓是罪有应得。
毕竟其人曾经也是陛下的钦差,要是处置太过招摇,确实会让陛下蒙尘。
是以属下以为不宜公布其通倭罪行、夷族株连,还是以贪污军饷为主要罪名、抄家追赃为好。”
严嵩知道徐阶这是在给自己台阶下,赵文华毕竟是他的义子,若是真的追究深了,势必会牵连到严家。
陆炳也道:“我也同意徐阁老的看法,赵文华地位尊崇、生前与诸多权贵攀有姻亲,如果要是罪定夷族的话,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难以收场。
这与陛下有容乃大无为而治的理念也实在不符,陛下素来倡导治大国如烹小鲜,斋戒食素都极为严格,杀戮过重乃是陛下最为不喜。
夷族株连还是有些过了,徐阁老所说抄家追赃较为妥当。”
严嵩道:“徐阁老、陆太保你们二人还是宽仁呀,就依二位的意思、将赵文华一门抄家追赃!
不过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赵家,赵文华这些年贪污甚巨,但是想必他家相应的花销挥霍也是不菲,以他如今留下的财产只怕抄家追赃是远远不够回补他侵吞的军饷的。
若是抄家后银钱不够,那这笔银子就由他的子孙后代以充军来代赔!不管要赔多少年,都一定要他的子孙接着赔!要么赔光,要么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