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崎岖的牛角镇,侵华日军十年之内必败!因为本土资源匮乏的他们在中国得不到石油和钢铁,却得到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英勇反抗!宜昌日军也感觉到国军和八路军已经在哭河小路布置重兵猛将把守或埋伏。从明天起,重建家园是我们牛角镇的最重要大事,取消戒严备战。三战皆胜的牛角镇人民根本不需要分散躲进山洞荒野生存,光明磊落大摇大摆的生活才是宜昌日军最害怕的!记住,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中国的土地,中国人害怕什么?”
虽然铁匠用自己人头担保有点夸张冲动,但幸存的集市大街居民还是感觉他的分析言之有理,长期提心吊胆地活着,不如光明正大来一个痛快!
第四次来就来吧!没什么可怕的!
大家的心理包袱终于卸下,今晚安稳睡一个好觉,此刻,街坊邻居们才发现53岁的铁匠刘悟透已经成为牛角镇的精神支柱,他的分析合乎情理本质,往往所预料的事最后都成真。
牛角镇集市大街今晚也没派兵放哨警戒设防。
第二天早晨,风和日丽,喜鹊唧唧在柳树枝头鸣叫,吵醒了废墟中的牛角镇集市大街,活下来的人不再忧伤,不再顾虑,也没有举行亲人的追悼会葬礼仪式,没有修复碉堡练兵备战,没有传播瘟疫的熏鼻尸臭,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后遗症。
这是新的一天,在废墟上,用勤劳双手抓紧重建家园的第一天。
水泥厂复工,学校开学,米店开张,警察局办案,姑娘河边洗衣,妈妈菜园浇水,爸爸池塘挖藕,哥哥清理瓦砾,嫂嫂烧火做饭。石匠砌墙,木工刨梁,屠夫卖肉,医生看病,孩子上学。
有河水与山泉解渴;有苞谷和红薯充饥;有木屋与石洞住人;有竹筏和帆船过渡;有国军与八路军震慑;有钢铁和水泥修桥;有麻布与棉纱织衣,更有一颗坦荡面对的心。
能活下来就很不容易!知足常乐!每个人面带笑容地忙碌新的一天,充满了希望,仿佛忘记了三天前发生过什么血战。
人是牛角镇的根本。人口急剧减少的集市大街现在只有5100人左右,需要大量人口填补,家园重建需要大量劳动者。
现在,战后的牛角镇,辛勤劳动者都缺衣少食,何况沿街乞讨的流浪汉。牛角镇新任警长包拯带领剩下的持枪警察把牛角镇幸存的二三百名男女流浪汉全部驱赶集中在瓦罐码头台阶上,强制要求他们下河清洗全身,从此洗心革面成为劳动大众。
“现在,正常人家都缺衣少食,牛角镇又急缺建筑杂工和荒地除草工,从今天起,乞讨违法!必须劳动!你们不去劳动,只能饿死!”
在第三次的哭河保卫战中,流浪汉也被炸死打死不少,幸存下来的也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战后人人都很穷,哪有多余粮食施舍乞丐?
1940年下半年,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份大部分地区都被日军占领,大量难民逃往陪都重庆和四川省避难,巴东牛角镇三战日军皆胜,鄂湘豫苏的逃难难民也闻名逃至牛角镇。
11月份,牛角镇集市大街一下子来了七八千人难民,马上被安排到劳动岗位。
人口迅速恢复,吃喝住行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