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盛夏,人的尸体容易发臭。
牛角镇集市大街的当务之急是处理中日双方战死的尸体,熊本师团2万余具,牛角镇5700余具,火化来不及,焚尸气味又难闻,污染空气。
镇长刘悟透建议在罗织塔附近荒地上赶紧分类挖坑直接掩埋,不用棺材,不用辨认,再在上面栽树,也不用立碑。日军尸体埋葬区栽上成片的桑葚树,取名叫扶桑林。中方尸体埋葬区栽上成片的银杏树,取名叫银杏林。
牛角镇的幸存者们都同意。
立即行动!1940年7月10日上午9点开始,在铁匠的带领下,所有未受伤的男女老少立即行动,街头巷尾抬尸体的,河道捞尸的,捡残肢的,挖坑的,掩埋的,栽树的,修剪树苗的,浇水的。
瓦罐码头的钢梁桥已被炸断37米的缺口,北岸的中日双方尸体只能用木船运送过河至南岸罗织塔附近。
巴东牛角镇三战日军皆胜,北岸操持扁担铁锹菜刀的30万巴东县乡亲们士气高涨,信心百倍,都想趁胜沿河顺流而下,一举去收复宜昌城,但被铁匠刘悟透阻止。
“宜昌城集结驻扎日军精锐部队有15万人,核心战略目标是陪都重庆,而且30万赤手空拳的巴东人民沿河顺流到达牵马岭,想进攻收复宜昌城,还必须先渡过2000米宽的长江,凶多吉少。凭借巴东群山幽谷的险峻,防御坚守,我们还有胜算,如果主动长途奔袭去攻打宜昌城,必败无疑!”刘悟透在北岸向前来支援的巴东父老乡亲大声分析讲道理。
实践已证明:铁匠刘悟透不仅是牛角镇的灵魂人物,而且还是整个巴东县的主心骨,不仅是极善经营企业的首富,而且还是精通调兵遣将的元帅。
北岸聚集的巴东乡亲父老们都非常相信铁匠的分析,恢复理智,就立即打消了趁胜去收复宜昌城的念头。
“谢谢巴东父老乡亲们的及时支援,我代表牛角镇感激不尽!”铁匠弯腰三鞠躬感谢各位。
北岸的杨业和30万乡亲们也知道深山里粮食宝贵稀缺,远望对岸集市大街的残垣断壁和尸横遍野,甚是凄凉,都不愿再麻烦血战惨胜的牛角镇人民,淳朴的巴东乡亲们都在7月10日上午喝了几口山泉水解渴,就饿着肚子各自回去。
北岸的刘悟透送走了巴东父老乡亲们后,又匆忙乘坐运尸船过河来到南岸罗织塔附近,指挥埋尸。
一亩等于666平方米,每亩挖50个坑,一个坑宽1.5米长1.5米深2米。
日军埋葬区一个坑埋5人,不作识别标记,一个坑掩埋后,上面栽上一棵桑葚树。
中方埋葬区一个坑埋1人,作好识别标记,一个坑掩埋后,上面栽上一棵银杏树。
盛夏季节,蚊蝇猖獗,尸体不能隔夜,不然容易滋生瘟疫疾病。
傍晚,罗织塔附近篝火通明,浓烟熏蚊,忙碌施工,以身作则的刘悟透要求全民昼夜行动,必须在11日凌晨一点之前,所有尸体要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