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案计划过任何紧急转移的部署,导致在11月5日后,幸存的几十万中国军队都猝不及防,慌了阵脚,也没沿路设防,只知道逃跑。
一系列因素叠加,导致淞沪中国军队大规模撤退变成大溃败,毫无章法秩序,慌乱逃命中,中国军队士气尽失,日军趁机持续尾随歼国军有生力量。这场大溃退的损失比此前在淞沪战区硬碰硬的损失还大。
淞沪会战结束后,苏州沦陷前,中国军队伤亡30万人,日军伤亡4万人。
11月9日,华中日军占领淞江。11月12日,日军占领整个上海。
至此,耗时三个月双方总投入100万兵力的淞沪会战结束。
这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战胜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强有力证明中国依然是一个弱国,依然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世界典范。
鉴于中国南京政府总是防内大于防外,总是围剿工农红军,总是勒索四大家族以外的中国民族企业,1935年初,刘邦就把浦东‘汉朝公司’总部迁徙到香港。
从上海浦东及时逃回武汉汉口的刘悟透听到上海失守的消息后,他没有叱骂日军的侵略,而是臭骂南京国民政府,大骂四大家族:“南京政府里都是一群沾亲带故中饱私囊的小人,不败才怪!南京也保不住了!10年前老子在浦东开办飞机制造厂如果得到批准,现在不也制造生产出几百架轰炸机,上海岂会失守?”
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从经济角度分析,铁匠也悟透出上海沦陷的根源:现代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日本始终不敢招惹美国和苏联,他们也怕武器更先进石油更多的工业强国;中国需要是像日本三菱/德国克虏伯/美国洛克马汀的工业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而不是垄断进口柴油代理法国香水的买办商行。
国破家亡,呕心沥血贷款投资的浦东三林堂面粉厂和玻璃厂被炸成废墟,国破家亡,刘悟透恨铁不成钢,他要是这个国家的话事人该多好!以自己的理念和手段弥合中国各方分歧,健康中国的经济结构,精兵简政,民主清廉,重振中华,绝对不亚于日本的明治维新。
日本华中方面军势不可挡,上海沦陷,近在咫尺的南京也大势已去,沦陷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
日军也将控制长江中下游,武汉也危险,身在武汉的刘悟透意识到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就准备把汉口的几家淬火工厂搬迁回牛角镇。
1937年年底,湖北企业家刘悟透就快速启动,把汉口的几家工厂暂时搬回自己的发迹之地巴东县牛角镇,牛角镇置身崇山峻岭中,只有哭河一条水运通道,陆路交通闭塞,日军的坦克飞机军舰都难以到达,很适合隐蔽发展。
淞沪会战大溃退后,23万日军倾巢出动,马不停息猛扑向近在咫尺的南京。日本华中方面军剑指中国首都南京。
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日军华中方面军开始扫清南京外围城市。
1937年12月1日,日本统帅部下达华中日军海陆空协同配合分三路合围中国首都南京,以震慑打击全中国的抗日士气。当天,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南京保卫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