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生意资金里抽出三万两白银的牛角镇供马霜招兵买马。
湖北省府担保的银行贷款资金到位后,淬火公司旗下的机械修理厂/玻璃厂/军火厂/钢铁厂/水泥厂/造船厂/纺纱厂七厂齐头并进,马不停蹄占地建厂,建厂后又日夜开工生产,七厂以军火厂为重点中心优先。
淬火公司也需要大量勤劳肯干的员工。
刘悟透从媳妇娘家樊篱部落招来沾襟待沽的男女青年一百六十多人,全部进厂上班。七厂依次沿哭河边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园。
1914年,一夜之间,牛角镇集市大街出现了照相馆/医院/西药铺/邮局/火柴厂/蜡烛厂/自行车铺/五金店/裁缝店/报纸摊等各式模仿西洋的生计商铺,四方赶集的群众开始接受。
镇政府也购置了一台无线电报,用于与巴东县政府和湖北国民政府联系。刘悟透也购置一台,用于做生意。
仅过去一年,陈王贺谭全部被四川湖北地方实力派军官赶下台,四人跑去广东寻找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的第二任大总统袁世凯开始图谋终身制和复辟称帝,全国各地新旧军队开始结帮拉派形成军阀,大肆筹资购买欧洲先进枪炮舰艇军火,急于扩充实力,东北、山西、西北、四川、广西、云南、广东。
一窝蜂开办多厂的刘悟透恰好碰上千载难逢的机遇,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三年的1914年,也就是刘悟透七厂全部建成投产的时候,欧洲突然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工业生产大受影响,军火进口受限,中国军阀开始哄抢抬高价格,国内的各家兵工厂生意红火,日进斗金。
国际市场上的纱锭开始猛涨价,牛角镇刘悟透也有一家纺纱厂。
世道越乱,越能发横财,携带方便的不锈钢****也成为中国财主富豪军官土匪警官黑帮们的标配防身武器。牛角镇刘悟透的小型军火厂刚开工就成为一座疯抢的金山,订单像大风中的雪花扑飞,现金为王,先付钱再生产,一把****要价六十两白银。
淬火兵工厂成为淬火公司第一赚钱的商业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这四年是中国民族企业的黄金发展高峰阶段,生产受限的欧洲开始大量高价进口中国的半工业成品,比如织布用的纱锭,出口高峰期时,一锭棉纱竟值八两白银。
刘悟透纺纱厂的半成品直接送到上海被抢购一空,根本没有在四川湖北销售,全部出口,纺纱厂暴利四年,成为淬火公司第二赚钱的商业项目。
巴东县城和境内各乡镇开始大兴土木,改头换面,建楼铺路,水库河堤,一改过去的容易火灾的木制结构建筑,全部采用经久耐用的钢筋水泥化,刘悟透已经投产了巴东县第一家水泥厂,哭河运输方便,距离又最近,水泥厂的袋装水泥也供不应求。
物美价廉的玻璃窗和玻璃酒瓶开始替代纸窗和瓷瓶陶罐,玻璃厂门庭若市。
全中国铁路修筑狂潮兴起,牛角镇钢铁厂也开始向四川和湖北两省出售铁轨,这是大宗买卖,一公里的铁路所需铁轨需要整整四艘木制帆船运输,自己拥有钢铁厂的刘悟透决定自主模生产小型柴油型铁甲货轮,置换淬火船队的低效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