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能改变时代的。
换句话说,拉里自己是知道未来有汽车时代,所以“因为看见而相信”;但亨利福特是“因为相信而看见”,他对自己的发明有种极致的信心,这既是福特前进的动力,也是他发明家和商业大亨天生就具有的特性。
等汽车公司真正赚到了大钱,拉里毫不怀疑亨利福特会想尽办法独占公司的,因为他心里清楚:一旦汽车时代到来,他的汽车公司、加之流水线这种效率和成本的“大杀器”,福特汽车公司将会创造多大的价值!
所以,拉里觉得自己得盯住福特,不要因为利益分配成为仇人,但也不能被他甩掉变傻瓜,这是重中之重。
勃朗宁枪械公司那边其实简单的多,毕竟这是个轻资产的公司,拉里不打算像福特汽车一样搞一套公司架构,设计套取勃朗宁的专利,而是在尊重他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等合作。
毕竟,在这个公司,拉里是有牵制手段的,那就是最重要的推销产品和订单获取,是由自己包办的。
勃朗宁是个天才武器设计师不假,但他没有看透未来的眼睛。
获得各国的枪械订单,这对熟悉未来战争形式,以及武器发展样式的拉里来说,并不算是很难。
比如,现在拉里鼓动勃朗宁兄弟研究的“类毛瑟”1888委员会步枪,就是因为这枪当真被证明是未来一战二战枪械的主流;
后期拉里还可以引导勃朗宁兄弟研制通用机枪、反器材步枪、以及半自动步枪、甚至类似勃朗宁最为成功的bar自动步枪。各国军队想要什么武器,我们都可以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
一件武器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当时战场的需要,只要勃朗宁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发明武器,那么拉里就能把枪卖出去。
当战争向堑壕战发展时,拉里甚至觉得让勃朗宁发明迫击炮是可行的;等坦克和汽车大规模引用到战场,那么自己也可以引导勃朗宁尝试一下发明无后坐力炮……
这些武器在设计思路上其实并没有多难,难的是当时的人不知道这武器有没有用。
所以,勃朗宁枪械公司这里,只要勃朗宁安心于自己的枪械设计,那么局面肯定会是双赢。
剩下的就是和k先生,以及罗根合作的两个零售项目了。
拉里这里目前的设计也很简单,就是交叉持股,互相制约。如果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真能一炮而红,那就砸钱、或者融资,再进行大规模病毒式扩张。
等美国人的消费升级之后,再去思考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或者沃尔玛等更高级零售形式……
两个零售公司若能做大,那么公司内部就聘请职业经理人和职业会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
总之,越正规越好。
开始就亲兄弟明算账,后期就能避免合伙人之间因为利益分配而产生矛盾。
拉里对自己两个伙伴的友谊还是挺珍惜的,再说,未来还有很多挑战,拉里也得逐步建立围绕着自己的核心小圈子。
假设这两个零售项目如果做好了,上游下游也大有可为,比如建立速食食品生产线、瓶装水工厂、或者做午餐肉等罐头工厂等项目。
一来是平常能提高产品毛利率,二来是如果遇到战争,可以快速的从民品转到军需品。
同时,拉里还了解到,此时美国享誉世界的白羽鸡还没有被真正培育出来,鸡肉价格不贵,却不能像牛肉那样大规模生产供应,这也是一个机会,就是种子和牲畜的育种公司……
而且,拉里还惦记着可口可乐公司、和烟草公司的股票呢……
.
拉里在自己的一张纸上越写越多,就如同书店老店主提出的数学弧波问题一样,任由自己的思维不住的发散。
等将所有能想到的事推算一遍之后,拉里再次修改完善了自己控股公司的原始设计,觉得自己起码得注册两个控股公司,才能适应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