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红果让全婶子登记进山人户时就说了,进了桃源山谷,各家都得分户。
凡是成了亲的单独立一户,再没什么三代四代同堂之说。
这做法有些悖逆祖宗传承,祖祖辈辈地,哪家哪户不是等老人去世了,兄弟才分家啊?
照红果这规矩,成了亲就分出去过,老父母以后咋办?谁管?
再说了,多子多福,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含饴弄孙,才是家业兴盛的好意头,从古至今不都讲究这个?
咋周红果非逼着大家分家过日子呢?
可红果说了,不想分家,就别跟着进山,她半点不强迫。
再说了,那山里青砖大瓦房,大多是三间正屋带两间厢房,想三代四代同堂?根本住不下那么多人。
大家叽歪了一阵子,最后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山里给田给屋,娃儿能免费上学堂,病了大夫给治,听说老了,还有养老院,不用儿女伺候,有官府管?
这么好的事儿,分户就分户吧,陆陆续续地,各家都按夫妻带未婚子女登记了户数。
当然也有打退堂鼓的,好容易给儿子娶了媳妇,分了户,家里没了壮年劳动力,那咋成?
所以周家村除了钱氏和钱六娘两家红果不让搬,还有六户人家不打算搬。
罗二叔知道进了山,他和王婶能单独立一户,心里美滋滋,这自然是好事。
望贵和望林也要分开过他也认了,可如今山子说,还得抽签分去处,两兄弟多半不在同一个村,他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的。
“二爷爷,您就放心吧,就算不在一个村,隔着也就十几二十里路,况且姑姑说了,以后咱们桃源县,要以法治民,不是兄弟多家里就势头大……”
山子其实也不太明白什么叫以法治民,不过姑姑说的,肯定有道理,肯定能行!
罗二叔挥挥手,车到山前必有路,既然要进山,吃人家的饭服人家的管,该咋地咋地吧!
这边忙忙碌碌收拾行李不提,红果在义母家,卷起袖子下厨呢。
她挑了好些吃食带到义母这,如今张嫂在那边管着菜园子鱼塘和畜牧栏,鸡鸭鱼肉蔬菜都是她定期让人送来。
黄太太带着儿女投奔红果,心里难免有些仓皇,见她带了这么多吃食来,忙让张嬷嬷去拿银子。
“若是少也就罢了,这么多,日后还定期送,那义母不能白得,亲兄弟还明算账呢,果儿你要这么着,义母可没脸搁着住了,日子长着呢……”
红果听义母说的在理,笑着握了她的手道:“行,都听义母的,不过这一回您就给果儿个机会,孝敬您行不?下回,下回许娘子再送东西来,您跟她结账。”
红果嘱咐了许娘子,三日往这边送一回吃食,别让义母去外面买,贵且不说,食材还不如义庄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