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妹妹的信,说是原有个小叔子,家里出了事如今也在刘家住着?”
他其实都忘了赵十德这个弟弟了,还是红果临行前提醒了一句:
“玉兰他们来不来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愿,你那弟弟,不然就带过来吧!老在刘家住着,怕玉兰为难……”
这次来,一直没见着赵十德,心里也有些诧异,这人还在刘家吗?
玉兰看了眼公婆,点头说:“在的,在的,他去私塾上学,三五日才回来一趟……嫂子还记着他呢?”
赵十武点头,又问道:“听你嫂子说,他有十二三岁了吧?她想让我把小叔子带过去,那边庄子大,也有秀才公,还能帮着干活……”
玉兰还没表态呢,她大嫂乐呵呵地说:“那敢情好,比咱家好,咱家地方实在太小了……”
刘大也瞪她一眼,桌子底下踢一脚,刘家大嫂可没有婆婆那底气,哪敢跟自家男人较劲,声音就小了下去。
玉兰这才呵呵笑着说:“我嫂子真仁义,行,等会吃过饭,我让水娃子他爹去把人叫回来,他若愿意去,就跟大哥去吧!”
玉兰下意识地叫大哥,还笑嘻嘻地,全然没察觉自己漏了馅,自顾自夹了块烧茄子送进嘴里。
众人听着虽然奇怪,可想着眼前这位是她大嫂再嫁的男人,叫大哥……勉勉强强也过得去。
赵十德这一年过得浑浑噩噩,好好地念着书呢,家被烧了,娘和继兄没了。
姐姐把他接到家里来,他自己也知道,寄人篱下日子不会好过,主动提出来,还住到私塾去。
反正他也习惯了,之前在庄子上也是三天回一趟家。
今日突然来了个大哥,说是之前那个嫂子派来的,要接他去过活。
赵十德对那个嫂子有印象,二哥离家去打仗,那嫂子天天在家也不闲着,做饭洗衣裳,什么都干,还给他做过两身衣裳一双鞋,到如今还穿着呢。
可惜二哥阵亡消息一传来,没多久他下学回家,嫂子就不在了,娘说她回了云州周家村,赵十德还惦记了好一阵子呢。
嫂子对他好,他心里知道,也记着恩,还想着二哥没了,以后他长大了要对嫂子好呢!
如今嫂子派人来接,他自然愿意,也没多耽误,收拾了自己的衣物,抱着包裹就要往外去,想了想又转回来,噗通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头,才哑声道:
“多谢刘叔刘婶收留之恩,十德没齿难忘,来日必定报答!”
刘叔刘婶也是仁义之人,赶紧把人扶起来,刘婶给他拍打着膝盖上的灰,连声道:
“这般客气做什么,都是自家亲戚……你好生跟这位哥哥去,过了年,让你姐和姐夫也去,以后有了空,常回来,婶子给你做喜欢吃的白菜馅饼,啊?”
赵十德连连点头,眼里含着泪水,与众人辞别,跟赵十武去了。
两兄弟原本就不亲厚,十德出生时,十武已经搬到跨院,每日吃饭都不进内院,肖氏又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