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长大,知道山里麦冬和地黄不少。
其实山里人春天最常采的是竹笋和蘑菇。
可太多人抢了,原主记忆里甚至有村民为了一片竹笋大打出手。
红果不打算跟村里人争这些既常见又卖不上价的资源,最多顺手采点晒干了自家吃。
要进山,就得挖些能卖上价的。
说干就干,这日红果把王婶请到家里照看月儿几个,领着山子,青豆和香豆进了山。
月儿三个月了,白日里喝点羊奶也好,补充营养。
红果奶水不算多,出门时喂一顿,能管三四个时辰不涨奶。
今日不打算进深山,先村后两个山头转转,下午也就回来了。
地黄和麦冬李掌柜给的价格都是三十到五十文一斤,看品相而论。
红果运气不错,进山便找到一片麦冬,挖了有五十多斤。
顺道还采了十几斤蘑菇,另一片竹林里挖了四十多斤竹笋。
这些晒干了,够吃上一段时间了。
最可喜的是,她竟然在竹林深处找到竹荪!
这东西怕是当地人不知道可以吃,更不懂它的营养价值。
所以根本没人采摘,大片大片的长在枯竹根上,有些已经腐烂,真是可惜。
红果也不去找麦冬地黄了,招呼山子三人,把这一片的竹荪全部挖了下来。
“姑姑,这东西能吃吗?像蘑菇又不是蘑菇,麻麻擦擦的,还这么臭,能好吃吗?”
香豆一边挖,一边问。
竹荪通体雪白,头顶小黑伞,那黑乎乎的东西散发臭鸡蛋味道。
大概这也是村人不知道这东西能吃的缘故。
“好吃着呢,喏,像姑姑这样,把头上这黑的摘掉,就不臭了。
晚上用这个给你们炖鸡汤喝,别提多鲜美了!”
一听好吃,几个娃干劲十足,背篓全装满了,红果目测得有二三十斤。
这东西不吃重,二三十斤晒干了大概能有三四斤。
抓一小把就能炖一瓦罐鸡汤,特别经吃。
红果这时候还没想着卖竹荪换钱。
这时候人不懂此物好处,若卖不上价,暴敛天物,倒不如留着自己吃。
回到家里,红果把竹荪清洗一遍,放竹匾里晾干。
做夜饭时拿了一些炖老母鸡,果然汤汁鲜甜清香。
竹荪吃起来口感爽滑,甚是美味,比干蘑菇还好吃。
连着几日,红果领着山子他们进山,挖到一百多斤麦冬,两百多斤地黄,六十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