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政,展开了。
自朝会之上,顾命四大臣,强势决绝的那一刻,高山之水,汹涌而下,无人可挡。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朝会之上的那一番针对又岂能不付出代价呢?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这五位在朝廷大政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皆被外派出京。
任何人都知道,这便是他们所直面顾命四大臣所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新朝的政治版图中,既然他们不是合作者,那就只能离开,何时能够回来呢?
直到新政失败!
那新政会失败吗?
无数人望着高居朝堂的内阁五位大学士,再看一看那些汹涌的涌向五位内阁大学士府邸的朝臣,皆从心里摇了摇头。
在没有绊脚石的情况下,以内阁首辅李显穆所拥有的势力,失败太艰难了!
除非…
坐在宫中的太皇太后,站在李显穆的对立面!
但那可能吗?
至少从目前的局势看去,没有任何可能。
无论那些人如何想,六部分拆,终究不可阻挡。
首当其冲的,便是一直以来与六部等官员不属于同一系统的都察院。
也是目前为止少数可以和内阁对抗的部门,曾经这个庞大的都察院被一分为四。
各省的巡抚都御史,从都察院中独立,成为正式不属于任何部门的独立官职,巡抚都御史依旧为从二品官职,各省布政使由从二品降为正三品,与按察使同级别,布政使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巡抚都御史的属官。
巡抚都御史依旧为京官身份,但却成为了事实上的封疆大吏。
反贪司从都察院中独立,单独建立大明反贪总司衙门,反贪总司司长为从二品官职,这个由李显穆一手所建立的衙门,正式跃迁为大明最顶级的部门之一,全权负责大明官员内部纠察,有些类似于后世的纪律监察委员会。
前两项本就是后来加入都察院,此刻分离出去也不算什么,但接下来对都察院的改变才堪称翻天覆地,李显穆将都察院分为南北两院。
都察北院是传统督察院的职能,都察院御史风闻奏事的权力,李显穆并未去触动,因为这是保障皇权的一种权利,若是他连这一项权力都剥夺,太皇太后必然会有极大的危机感。
但他也同时给予了一定的限制,以防止言官故意构陷。
于是都察南院顺势而生,最后剩下的一部分御史进入此部,专门纠察都察院御史。
这二院御史互不相通,一旦进入某一院,终身不得到另一院任职。
这是为了防备相互勾结,以及认为日后难免同僚相见,所作出的一定限制。
颇有些类似锦衣卫,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北镇抚司负责事务,南镇抚司则纠察锦衣卫内部事务。
曾经右都御史所做的,主要是此事,但此刻由李显穆彻底提出分为南北都察院,是极大的权利限制。
因为南都察院,理论上受皇帝直接领导,如果有任何都察院御史,故意因为一己私利而构陷朝廷大员,则不经过都察院以及通政司,直接上报内阁,这是内阁制衡都察院的举措。
其后便是拆分重组礼部和光禄寺,在过去礼部是大明各项规章制度礼仪制度的制定者,而光禄寺则是其下属部门,虽然表面上是独立的部门,但却没有真正的决定权,完全听从礼部指导。
而如今便将光禄寺的决定权,重新交回光禄寺,光禄寺将彻底摆脱礼部控制。
经过这一次分拆,光禄寺从此负责一切皇家礼仪事务,不必再和礼部商议,而礼部则负责大明除皇家制度外的各项礼仪制度,权责相较以前极为清晰。
未来的礼部尚书怕是要如丧考妣,为皇家事务制定各项事宜,那可是真正的肥差,毕竟为太孙大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