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禀陛下、太皇太后、太后娘娘,元辅此乃祸国殃民之举,微臣等请停之!”
“正当如此!正当停之!”
“绝不容行!”
“动则社稷荡也,动则江山不稳。”
“六部之权,由来已久,上合天道、下顺黎民,岂容擅自更改。”
“元辅李显穆,专权擅政,竟然于庙堂之上,提起奸计,岂不是蓄意作乱吗?”
方才还平静的朝堂,转瞬间就变成了菜市场模样,之前上奏章被留中不发的大臣,纷纷出言反对。
更有人直接指着李显穆,愤然道:“你为何一定要分拆六部,岂不就是为了让内阁专权擅政吗?
废除丞相制度,而权归六部,这是太祖皇帝的意思,李显穆,你枉为太祖皇帝亲自教导你,竟然为一己私利,而想要成为宰相!”
朱祁镇还是第一次见到朝廷上这种场面。
孙太后以及不少人则被其人最后这句话所摄,这些年的确是有不少人称呼李显穆为相。
但大多数人的表情变化不大。
事实上经过最严厉的洪武时代,从政治上,现在已经不是非常在意这件事。
毕竟从内阁的权力一步步坐大开始,皇帝们就发现,只要不想做辛苦的牛马,那一个类似于宰相的机构,就必须存在。
被“千夫所指”的李显穆,镇定的回望那义愤填膺的众人,冷声厉色,“既然你们知道,本辅乃是太祖皇帝亲自教导过的,又怎么敢如此出言?
太祖皇帝的真意,难道你们比我还懂吗?
今日就让你们知道,无论历代先帝过什么、做过什么,无论你们是曲解其中意思,还是添油加醋,最终都逃不过四个字——‘大明昌盛’!
我所行、所言,皆是为了这四个字,而你们,心中怀有鬼魅,而魍魉不散,分拆诸部,既然自古以来不曾有过,尔等又从何得知不妥?又从何得知,这将是败坏天下之策?
怕不是触动尔等暗藏奸利的心,以至于在这等庙堂之上,出这等狂吠之言!”
“元辅此言,难道是在,你所言所行,便无人能反对吗?元辅是要在如今的大明朝,乾纲独断吗?”
不少人闻言皆变了脸色。
这是典型的诛心之言,乾纲独断的只有皇帝,又岂能用在一个大臣的身上呢?
纵然是李显穆,也不敢应下此事。
李显穆却只平淡的道:
“朝廷之上,有能者居之。
这便是朝廷为何要科举选士的原因。
本辅乃是永乐三年的状元,入仕三十年来,创下数不清的功绩,无一事不成,于是历代先帝为我与重任,如今朝廷有新策,乃是由我提出,上奏太皇太后,太后以及皇帝陛下,难道三位圣人不听从我之言,而要听你这无功、无绩、无能、无才之人吗?
你有何面目胆敢站在本辅的面前?
出这些狂悖之言。
你要知道以你的资历和你的能力以及功绩,是没有资格向本辅出这些话的!”
李显穆这一番毫不留情的话语,将对方激的脸色惨白却又讷讷不敢言,因为李显穆的全都是真话。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大殿之上突然爆发出了一阵昂扬的欢呼之声。
乃是心学一众官吏为李显穆而喝彩。
“米粒之光岂可与皓月争辉呢?你们这些人又岂敢和守正公所相辩呢?”杨荣上前大声笑道,“这是前所未有的政策,而你们竟敢与守正公所相辩!”
“实在不知道到底是何人何事何物,带给你们这样无知的勇气!”
这是赤裸裸的嘲讽。
李显穆又道:
“在先帝临终之前,任命本辅,杨士奇,杨荣,杨浦,四人为顾命大臣。
其原因便是我四人在朝廷中卓然而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