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下了陷阱,就等着他栽倒。
只可惜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因为李显穆从来都不会做无把握的事情,比如此番改制,这是李显穆早就定下的,可从永乐年间开始,李显穆一直忍了二十年。
直到新皇登基,太皇太后无心摄政,万事委政于内阁,他才彻底将此事公之于众。
在宣德年间,他受到那么大的重用,都从来没有向朱瞻基提出来过,因为李显穆认为先帝朱瞻基不会让内阁权势大到这种地步。
距离真正的宰相政事堂,可以只差名头和等级了,如今已然走完了70%的路程。
包括另外一件事——
……
正统元年正月十七。
李显穆莅临翰林院,在此次衙门改制中,翰林院算是得到极大好处的一个衙门,其品级被提升至正三品。
最重要的是,翰林院成为了内阁的秘书机构。
也就是,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翰林院则是内阁的秘书机构。
从前的翰林院,是直接由一甲进士以及二甲进士中的佼佼者进入。
但此次却不仅仅如此。
除了一甲外。
所有二甲进士都有机会,但需要经过内阁大学士面试,内阁大学士会亲自问询,只要真正擅长政事的精英,才会进入其中。
那些文辞之士、风流之士、浪荡之士,则被排除在外。
所谓,诗词道尔!
按照李显穆此番改制,一甲进士、以及二甲进士中能力佼佼者,进入翰林院中。
他们的权责很是简单,对于内阁想要做的大事,群策群力,提出各项可行性研究,以及从各自角度出发,列出可能造成的各种结果。
而后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送达内阁,作为内阁大学士的参考。
这实际上就是传统的谋士团。
类比的话,有点像是后世的中央政策研究室,民间称之为“国家智库”。
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其前途有多远大。
先在翰林院待几年,一旦得了内阁大学士看重,无论是转迁诸部,还是下放省府,都是前途远大,日后不是部寺大员,就是封疆大吏。
尤其如今朝廷之中,有十九个尚书,远比先前六部位置多,地方上有十九个巡抚,可选择的位置太多了。
李显穆的声望在这种氛围中,竟然诡异的再次大幅增长。
因为谁都能看的出来,李显穆的每一次改制,都在大幅增加文官整个群体的力量,而且非常重视个人能力。
如今的制度,远比当初更加“合理”。
就连为了反对而反对的那些人,也不由沉默了。
反而是李显穆并不太在乎这件事,因为他来到翰林院中,自然是有重要的大事。
他要借着翰林院和国子监这两个平台,向整个天下宣达他的学术思想。
没错。
他隐藏了几十年的学术水平,他不准备藏了。
这世上又有谁知道呢?
他李显穆可是真正的半圣,个人属性之中最高的一项就是学术,只是为了政治上的顺遂,一直都在伪装隐藏自己。
如今他终于不用再隐藏了。
这世上学心学最好的并不是他师兄王艮,而是他李显穆!
李显穆从心学的起源开始讲,其中穿插着当初李祺给他讲述的各种知识,再夹杂着这三十年来,李显穆对实务的理解,将心学中的“知行合一”讲的极其透彻。
接连几篇文章一经发布,立刻便风行于天下。
同时,无数震惊的目光在了李显穆身上。
自然是因为,李显穆从来都不碰学术,没人想到,他会突然炸出这么大的一颗雷。
但当静下心来,众人却又觉得非常合理。
所谓学而优则仕,李显穆这样的天纵之才,怎么可能对理念不懂呢?
怎么可能在心学学术水平上,比不过其他人呢?
他过去只是不罢了。
如今心学风行于天下,朝廷正如火如荼,在此刻,他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