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若是幼年天子登基,边境还会和平吗?
无数问题如同潮水般涌入了众人心中,将一切准备击了个七零八落。
这些嘈杂的声音最终化为了统一的声音,他们要进宫面见皇帝,看看皇帝到底如何了,若是真的事有不逮,皇帝总该给他们这些臣子留下一些交待的言语。
难道真的让孤儿寡母来安排大明未来的一切吗?
……
皇宫大内,皇帝寝宫。
往日辉煌的雕龙画栋、台阁楼殿,今日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阴影,外殿之中,宫中内侍满脸焦急的进进出出,每个人皆是一幅天塌了的阴云之色。
内殿之中,扑面而来的便是浓重的药味,挥之不散、恍若沉于其中,朱瞻基早已没了先前的英武神秀,带着一丝瘦削,眼窝深陷、眉眼憔悴,唯有眼中神光依旧湛湛,纵然无力却有神采,一眼望去,恍若狼群之中,孤老的老狼王,纵然走到了人生的终末,却尤有王者风范。
十年君临天下,纵然知晓此生将要止于不远的未来,朱瞻基也不愿失却了尊严。
孙皇后伏在榻上,早已哭的泣不成声,她本质上便是一个被丈夫宠爱了一辈子的女人,甚至就连宫斗,都是她丈夫帮她做完的,自古以来废后,皆是政治斗争,哪里有像她这样,只因为丈夫的宠爱,而得到后位的。
此时皇帝眼见真的不行了,她心中之悲痛,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如钻心剜骨、痛彻心扉。
“皇后。”
朱瞻基望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纵然年过三十,依旧是风姿绰约,就像是自己年少时,第一次见到她的模样。
“陛下。”
“莫要哭了,待我走了,你要替我守好天下,还要好生将皇儿带大,这偌大的江山,不要败在他的手中。”
“唉,自古以来孤儿寡母,想要坐稳江山谈何容易呢?母后乃是女中豪杰,太祖、太宗都称赞她,老师也敬重她,若是有事,便去寻母后解决。”
孙皇后抹了抹眼角的泪水,依旧哽咽着,良久才担忧道:“陛下,母后自然是有能力的,臣妾从不怀疑,可皇儿还这么小,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幸,母后会不会让先帝其余诸子登基。”
朱瞻基闻言只沉默了一瞬,便摇摇头,轻声道:“你放心吧,母后不会这样做的,而且有老师在,皇儿这个正统的太子,一定能登上皇位。
越过太子去立亲王,老师会用死来对抗这等败坏制度的不轨行为。”
孙皇后轻轻松了一口气,这是她最担心的一件事。
“老师和我年龄相差不大,我们是叔侄、师徒,也是朋友、兄弟,从永乐时期,到如今,二十年来,我们肝胆相照,相互扶持,才有了大明如今的昌盛,他为人忠谨可靠,政务上若是有疑难,便去请教他。”
“守正公贤明,天下皆知。”孙皇后泫然欲泣,“母后在,也不担心守正公如何,只是守正公尚不到知天命之年,若是母后也不在了,臣妾又当如何才能让守正公听令呢?
孤儿寡母、主弱臣强,人心易变,纵然如今忠谨,翌日未必,这绝不是幸事,为之奈何?”
“皇后多虑了。”
朱瞻基立刻回答,其后又陷入了沉默,他自然是绝对相信李显穆的,这些年李显穆虽然权势极盛,但从来不干预皇权的核心地带,君臣之间的距离既亲密,又界限分明。
这其中李显穆的分寸感,是关键。
但孙皇后的考虑,也是综合了历史而提出的,远的不说,当初的司马懿,那也是三代老臣,勤勤恳恳,甚至和诸葛亮的名声都差不多。
“朕稍后会设立几个辅政大臣,其中自然有能够制衡老师的。
且内阁虽然权重,但批红权在司礼监手中,这司礼监掌印,不经过外廷,只听从皇帝的命令,日后母后薨逝,可以为你所掌控,足以对抗内阁。
且听政大权在母后和你手中,你就是皇权的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