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最低的小组来讲,共有八条船,分为主船、副船、左船、右船等,都是按照吨位大小,来分的,人也是有不同的职责,有组长,副组长,组员等,划分的标准不是按船吨位大小来分的,而是按照人的航海经验,号召力和思想觉悟。所以说,主船负责人不一定就是组长,小船负责人就不一定不是组长。
之所以做出来这样的划分,那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提升整体应付能力。在复杂的情况下,主心骨肯定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有一次巡逻中,有一组渔民发现有外国军舰在我国领海边缘试探性航行。他们迅速通过通讯系统上报情况,同时按照分组部署,各小组渔船有序靠近。
外国军舰起初并未将这些渔船放在眼里,继续挑衅。但渔民们毫不退缩,凭借着灵活的小船优势,围绕在军舰周围,干扰其行动。
韩景得知消息后,也立刻协调军方支援。军方迅速响应,派出战机和军舰赶来。在渔民和军方的联合威慑下,外国军舰最终不敢再放肆,灰溜溜地离开了。
这次事件让渔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以及与军方配合的重要性,也让韩景更加坚定了带领渔民守护海洋权益的决心。
他开始着手准备下一步计划,打算进一步加强渔民与军方的合作,共同打造更坚固的海上防线。
军方、渔政执法人员和渔业协会组织的渔民,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应对一切事情,尤其是复杂的情况。
以前都是军方干军方的事情,渔政执法人员干渔政的事情,渔民也是干着自己本分的事情,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对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到了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形势了。
韩景明白,必须打破这种隔阂。他积极与军方和渔政部门沟通,促成三方定期开展联合演练。
在演练中,渔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战术技巧,军方和渔政人员也了解到渔民在海上的实际情况。
同时,韩景还推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让三方能第一时间掌握海上动态。
一段时间后,这种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初见成效。
以前经常有外国间谍船伪装成商船潜入我国海域收集情报。渔民很难发现的,就是发现了也是无可奈何,条件不允许你‘多管闲事’。
现在不一样了,渔民要是发现异样后,可以迅速通过信息共享系统通知了军方和渔政。
三方可以立即联动,渔民利用小船灵活的优势对间谍船进行跟踪监视,军方和渔政则从不同方向赶来实施围堵。
这样的话,就可以及时截获间谍船,避免了国家机密的泄露。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韩景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施早已经制定好的计划。
恰巧,这时候东部战区司令员又调整了,原西部战区司令员杨尚军,又调整为东部战区司令员,对韩景来说,这可是个天大的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