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的文官大老爷们一看见是要粮草军需的文书,心情就不好,一来就要钱要粮,这些丘八真是穷疯了。
可是部队就驻守在城外,今日不给,明日不给,后日也得给。
可现在北京城里的粮食蹭蹭的往上涨,这么多的粮食送出去,实在舍不得,转手卖出去得赚不少的钱。
六部几位大佬一商量,得了,皇上不是要求袁崇焕在蓟州组织防御线,正好把他俩赶到蓟州去,粮食补给不就由蓟州解决了。
如果这个决定只是由一般的文官做出的,那还可以理解,可问题是,这时候统管京城军务的已经是孙承宗和李邦华,两个都是知兵的人,竟然也做出了如此没底线的事。
把部队这样调来调去的会打击士气,他们不会不知道,可还是这么做了,这就有些让人想不明白。
十一月初七,驻守三屯营多日的阿敏,突然兵围迁西县,攻城不到半日,迁西守将投降,建奴占领迁西。
进城后的建奴,烧杀掠夺自然是少不了的,迁西城里顿时血雨腥风,尸横遍野。
满桂,候世禄等了一天,原以为很快就会有粮草军需补发下来。
没想到初八大早上的,没有等到补发的粮草军需,而是收到兵部下来了调令。
命令二人马上启程前往蓟州,协助袁崇焕在蓟州组织防御,阻止金兵南下,一切军需补给由蓟州补发。
两人没法,只能紧紧裤带,带着队伍往蓟州赶。
十一月初九,满桂,侯世禄没想到才走到半路,碰见了袁崇焕的队伍,满桂,侯世禄只能上前拜见。
袁崇焕见是满桂,候世禄,询问去向,知是兵部调令,着二人前往蓟州驻防。
也不知道袁崇焕是对打赢金兵有信心,还是出于别的目的,根本不理会兵部的命令。
看着侯世禄的队伍带有大量的火炮,袁崇焕直接下令满桂转向去顺义驻守,侯世禄还是去守他的通州。
袁崇焕把人赶走不说,还把侯世禄携带的八十一门大炮和近千名炮兵给强行留了下来,说是要让他们镇守蓟州城。
这下好啦,原本带着一大堆火炮,雄赳赳气昂昂的侯世禄遇着袁崇焕,转眼火炮和炮兵就没了,一仗没打,五千军队缩水成了四千。
四千就四千吧,现在没了炮兵拖累,行军速度还能快一点。侯世禄很是无奈,只能如此安慰自己,谁让人家是上司,不愿意都不行。
没了火炮的侯世禄只能和饿着肚子的满桂分道扬镳,满桂是拖着半条快要饿死的小命去顺义,只求那里的守军能给自己一口饭吃。
候世禄自己的裤腰带紧了又紧,带着一群饥兵星夜赶往通州,毕竟通州粮食多,不怕没吃的。
十一月初九,在遵化城外驻扎了八天的黄台吉突然拔营起寨,向蓟州进发。
同一日,阿敏围攻打迁安县城半日无果,当晚半夜三更,有内应打开城门,女真人冲进迁安城烧杀抢夺,迁安城失守。
十一月初十,袁崇焕赶慢赶,总算是抵达蓟州城,正准备进城,就看见西北方向有一支队伍正朝蓟州而来。
袁崇焕派出斥候前去询问,得知是从密云赶到蓟州的密云总兵刘策,因为接到勤王诏书,赶来支援。
袁崇焕把刘策叫到跟前,一通劈头盖脸的教训,刘策心里委屈,可是有什么办法,袁崇焕是上司。
上司命令自己返回驻地,哪里敢违令,只能带兵返回密云。
可怜的密云兵日夜奔波,好不容易赶到到蓟州,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便被袁都督赶回了密云。
刘策返回密云,袁崇焕带着队伍进入蓟州城,开始防务调整。
十一月十一日,黄台吉大军抵达蓟州城下。袁崇焕亲率军队出城迎敌,双方在蓟州北城外对峙多时,但是没有发生任何交战。
蓟州有私人野史记载,有传闻说这两日,袁崇焕还在蓟州城外,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