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有些不一样的看法,只是这种看法,以现在的礼教主体有冲突,固不敢明说。
不过,我们虽然不能说现在,但可以说古代。在唐汉以前,歌舞是雅事,是同礼相辅相成的,古称礼乐,是同国家祭祀,相辅相成的两大基本之一。
秦,汉,唐时,君臣同舞,君臣同乐,还是雅趣,其高贵程度,可见一斑。
先秦时期的诗经,秦时期的韵,汉时的赋,唐时的诗,宋时的词皆是如此。
但至北宋之后,乐突然就变成了上不了台面的下九流,竟然以娼同流。
会出现这种变故,想来是有心怀叵测之人,为了一己私利而故意为之,坑害了众多善乐,乐舞之人,时为不公。
在我看来,无论是歌舞,杂耍,戏曲,戏法都是高雅的技艺,民族瑰宝。
你们也不是下贱之人,你们是传承民族瑰宝的艺术家,学以致用的践行者,从这些方面来说,你们不但不下贱,反而具有高贵的气质和修养。”
众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艺术家,但是从字面意义上也能理解艺术家是好还是坏。
“师弟,咱们今日是来听曲的,万不可信口开河。”
眼看着大少越来越口无遮拦,越说越带劲,陈子龙忙站起身来打断了大少的即兴演讲。
“李大家,诸位贵客见笑,我师弟年纪小,说话喜欢胡言乱语,大家莫要当真。”
“陈公子说得对,今日是来听曲的,只说曲调,不谈其它。
姑娘们,把虚谷公子教大家的曲子再唱一遍。”
李丽华也是满脸笑容,向四周宾客行礼打圆场。
李凌波也附和起来:“姐妹们一起来,温习一下虚谷公子的新曲。”
花船上再次响起了丝竹管乐之声,新曲调也随着反复的传唱,很快传遍了秦淮河畔所有的花船。
虚谷公子的名字,也随着这些新曲传满秦淮。
歌姬们轮番吟唱,众游客也随声轻吟,大少坐在茶桌前,听着雅音绕梁,提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大少写得专注,陈子龙,王夫之摇头叹息,担心大少从此上头,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直到华灯初上,游兴未尽的大少才被陈子龙强行抱走。
送走虚谷公子一行纨绔,李凌波回到花船,见丫鬟顾媚儿递过来一张纸,眼睛里充充满了羡慕和向往。
见丫鬟的表情奇怪,李凌波很好奇,纸上写了些啥东西?
定睛一看纸上的字迹,差点刺痛眼睛,好丑的字体。再看书写人,登州程风。
没想到那虚谷公子文才斐然,字却写得如此的丑陋,一看就是刚才启蒙,还没好好练习的那种水准。
只是看了纸上的词句,令李凌波感慨万千。
念奴娇·叹李凌波
山东登州程风留
秦淮烟水,正波摇月碎,风抚垂柳。画舫笙歌音袅袅,曾记凌波仙秀。素手调弦,朱唇轻唱,艳绝金陵右。身姿摇曳,韵惊多少佳偶。
忆昔初入章台,才情倾众,未惧欢场囿。心向情真寻爱侣,怎奈尘缘难守。世事无常,繁华终散,梦断黄昏后。空余残照,悄吟离恨依旧 。
新词读完,李凌波已经是热泪盈眶,掩面痛哭,只一面之缘,虚谷公子对自己竟然如此了解。
要不是这虚谷公子年纪太小,李凌波都以为小孩是爱上了自己。
几月后,大少的新曲传遍了大江南北,御赐大明游玩使程风,程大少爷的风流名声,也在大明各地的青楼楚馆传播开来。
新曲的曲名也被称定为新的词牌,虚谷公子的才名也得到众风流才子的认可。
不少的风流才子也开始遵照程大少爷新曲的格式,开始填词,各种新词不断的出现。
同时,程大少这一通艺术新理论,也伴随着他的新曲牌,传遍了大江南北,虚谷公子也在大明各地青楼楚馆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