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非常乐意去适应并融入其中。尤其对于从未尝试过的学生食堂,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毕竟,人生中的每一个新鲜体验都能给人带来无尽的乐趣与收获。宋老夫人深知这一点,所以决定放下身份和架子,像年轻人一样走进学生食堂,感受那里独特氛围以及美食文化。这种积极开放心态无疑让她看起来越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学校的食堂,袁可立沈有容对这种进餐的方式也是赞叹不已。看着身边一堆堆的,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小孩,都拿着盘子在那里排队打饭。两个老头也各自学着学生的样子,拿着餐盘在后面排队,这种吃饭的方式让两个老头感觉新鲜。
至于下午学校如何设宴,程家龙虎二人如何款待两位大神不提。只说到了晚上的时候,大家都已经休息,只有学校藏书室里还点着灯。十几位夫子,正在这里清理袁大人捐赠的书籍。几十箱的量,分门别类,忙的夫子们满头大汗。陈峰和几个年纪大一些的学生也在这里帮忙。
程风提议:“各位老师们,老师捐赠的这些书籍里,除了四书五经外,杂书兵书也很多。这些书籍咱们要不要分一分,除了那些四书五经的书外,咱们把其他的书都多抄几本出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些兵书杂书的,很不容易找到,数量太少了,肯定不够看的。”
李玉玲玩笑道:“小东家也是奇怪,买书从来不买四书五经类的书,这抄书也不让咱们抄四书五经类的书,小东家这是跟四书五经有仇吗?”
“我也不是跟四书五经有仇,我只是跟那些被有心人裁剪删除过很多内容的四书五经有仇。”
“那咱们怎么个抄法?先生的兵书还挺全的,什么三十六计,什么孙子兵法,什么绩效新书,练兵实纪,什么神器图说,还有武经七书,林林总总二三十样啊。”许国亮问。
“把这些书籍先分门别类的分出来,然后咱们首先抄兵书,一人抄一本,咱们十几个夫子,一下就能抄出十几本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抄出两套来。这样咱们交一套给印书馆,让他们照着雕版印刷几千套出来。”
大少一句话,学校的夫子们只能加班加点整整抄了三个月,才把袁可立赠送来的图书抄完。
“许先生,这几天就得麻烦您老安排老师的日程,三天内我估计都没有时间,老师如果想参观咱们这地方,您老就陪同就可,除了赵姑姑的盐田,万不能让老师知道,其它地方都可以随便看。”
……
清晨,睡梦中的袁可立,被一阵嘈杂的哨声惊醒,穿衣起身,出门准备查看情况,刚跨出小楼,便看见许国亮和沈有容正在院子中的石凳上坐着聊天。
“外面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哨声响起,连成一片?”见二人安坐石凳,袁可立便询问二人。
许国亮起身行礼:“袁先生好,就知道会惊动两位先生,学生早早的便在此等候解释,这是书院里的学子出早操,每天早上都是如此,先生习惯了也就好了。”
沈有容笑道:“大清早的这么大动静,老夫知道定会惊动军门,刚出门过来寻军门,便看见许山长在此等待,要不咱们出去看看?”
“两位先生如果有兴趣,咱们一起去看看,正好等学子们出完操,咱们一起去进早食。”
“这书院竟然还有早食?”袁可立沈有容同时询问。
“肯定是有早食的。”许国亮笑道:“书院从一开始就定了一日三餐,从未间断过。”
三人走出教师院,跨进学校大院,便看见一队队的学生正在围着操场中的那个圆环跑道慢跑。整齐的步伐,统一的口号,高昂起伏的哨声,给人一种是在军营而不是在学校的错失感。
“老夫昨天就看到这沙石路很奇怪,为啥要修成这种圆圈呢?原来是跑步用的。这个想法果然是不同凡响。”
沈有荣昨天看见这环形跑道的时候,就觉得挺奇怪的,为啥要修那么一个圆柱形的道路在学校院子的中间呢?现在算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