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看到两人进来,立刻站起身汇报:“老板,魏总,我们已经跟中远的团队对接完基础条款,港口修复的工期初步定在6个月,中远负责主体工程,我们负责配套的运营设备采购;物流运输方面,中远同意为利比里亚矿产运输提供优先调度权,只是运费优惠还没达成一致,他们最多只愿意降8%,我们之前的目标是10%。”
魏家福走到主位坐下,拿起桌上的条款草案看了一眼,抬头看向唐·本杰明:“唐先生,运费这块,中远的成本摆在这儿,全球航运价格上涨,我们能给出8%的优惠,已经是让利了。看在我们未来长期合作的诚意上,我可以拍板,再让0.5%,也就是8.5%,这是我们能给到的最大底线了。”
唐·本杰明坐在魏家福对面,目光扫过条款草案上的“8.5%”,心里很清楚,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行业平均优惠水平。他没有再坚持,而是笑着点头:“魏总,够意思。8.5%就8.5%,我相信这笔合作,能让我们双方都赚得更多。”
“爽快!”魏家福拍了下桌子,脸上露出笑容,“那股权分配呢?你们坚持51%的主导权,我们没问题,但有个要求——港口运营的财务报表,需要由双方共同委派的审计机构审核,毕竟我们也投了钱,得知道资金的去向。”
“这个合理,我们同意。”唐·本杰明没有犹豫,财务透明本就是长期合作的基础,更何况中远是国企,对资金监管本就严格,这个要求在情理之中。
陈默见状,立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正式协议,在关键条款处用荧光笔做了标记:“魏总,唐先生,这是根据刚才的共识修改的协议草案,股权分配、工期、运费、财务监管这几项核心条款都已经明确,您二位可以再看看,没问题的话,我们今天就能签字。”
魏家福接过协议,逐页翻看,手指在“港口安全责任划分”那一页停了下来:“这里补充一条——中远会协助贞观集团对接利比里亚当地政府,确保港口运营期间的安全,但最终的安全管理责任还是在贞观集团,毕竟你们是运营方,更清楚实际情况。”
“可以。”唐·本杰明点头同意,他早就知道利比里亚的政治环境复杂,有中远这个“国企背书”对接当地政府,能省不少麻烦。
双方很快就协议细节达成了全部共识,魏家福和唐·本杰明分别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两支笔同时放下时,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这场原本可能需要多轮博弈的跨国合作,只用了一个上午就顺利敲定。
“唐先生,合作愉快!”魏家福站起身,主动伸出手,“利比里亚港口的修复工作,我们后天就会派团队过去,到时候让张总跟你的人对接具体事宜。”
“合作愉快!”唐·本杰明握住魏家福的手,心里的石头彻底落地。他知道,这场合作不仅意味着贞观集团的全球布局又迈出了关键一步,更可能是他接触“日月集团”的起点——魏家福提到,利比里亚港口未来可能与日月集团旗下公司所有的铁矿业务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