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代赵,田绪代魏,朱滔代燕,近有匡筹代燕,朱瑾代兖,朱大代梁。都是自家残杀。
单单这个念头鲠在喉心,就让各部蕃军,再无半点在这里战斗的意志!
土著衙兵也惶惶不安。
他们虽然对李克用反意满满,但和代北蕃军合流已有十余年,已是利益共同体,李克用为了对外扩张,也在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世居太原也有几代人,多有家资。如果权力转移到克宁公一系,新政府会继续优待他们吗?会不会被新上位的武夫们盯上?
更不用说失却李大王,这个四镇大旗,又能在此等乱世飞扬多久?李克宁有力保有四镇吗?
军中窃议攘攘,人人无精打采。李大王回不回来,何时回来,克宁公会不会篡位,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事。已经有隐隐约约的暴论,说是克宁公已经在等李大王败报,并秘密联络各方,只要李大王在关中损失惨重,他就在河朔四镇和武圣的支持下………
这些暴论不能不深想。
对于晋藩百官、内外诸军,李大王固然是振兴沙陀、威震四方的英雄,克宁公也不是弱智。内领内外制置蕃汉都知兵马使,外领振武军,军中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之。可谓二号首脑。李大王是先帅之子,克宁公不也是?
高粱河军中,从上到下,多是心照不宣。要是有什么变故,了不得两不相帮罢!
在他们私心里,也还有这样的想法。锋芒毕露、穷兵黩武、性情暴戾的李大王能下台,换一个好好先生,对四镇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无论如何,还是早点结束这闹剧,赶紧回家过年为是。
在这里,大家真的是呆烦躁了。只是看着李大王、武圣一对翁婿干耗着,既没取胜的希望,没功业可建,也没安逸日子过。更多人心里,还是盼着李大王算了。既奈何不得圣人,干坐着有甚意义?
要不是李克用还稳着,后方也没消息,统军的奚人大将萧翰也还有点威望,说不定已经打道回府。
随着前两日,李嗣周、李彦真、哥舒金大队向晋州逼近,向高粱河靠拢。萧翰的远戍哨卡、探子都被赶了回来。只是惊魂未定的报告,来的圣军,只怕有四五万,大家更是垂头丧气,还打个球!
试探性接战了几次,发现不是一触即溃的废物后,便关门自娱自乐,看也不看李嗣周大军在晋州城下叫骂,让河中守军赶紧搞接待,大伙要进城休整,顺带断李克用粮道。
每个人只是念叨着,李大王何时归来?克宁公反不反?
至于粮道,俺们就万把人,晋城到河中这么长的路上,怎么从李嗣周那几万人手下看护好?要粮道无碍,从太原、潞州各地征兵来吧。
高粱河畔,大队军马次第进城,欢欣鼓舞。
许是得了王珂交代,又或李军势大,晋州守军没多说,把李嗣周他们迎了进来。晋军只是中规中矩派出千余骑,在离李嗣周他们不远的地方,勒马观望,并不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