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人点点头道:“那些阁老大臣们可不是傻瓜,他们不趁着此机会做文章,将整个东南沿海的倭患与走私都丢给武昌王来背。”
“难道要承认是自己在职无能,一直无法剿灭倭寇袭扰和禁海令吗?”
“所以,我们将武昌王通倭告知朝廷,那些朝堂上的人自然知道怎么做,根本不用我们再去为此操心了。”
“倒是你,会有天大的机遇落你身上,你就等的受到嘉奖吧!”
夏大人说完向自己小院走去,独留杨小龙自己。
杨小龙思索一番,突然醒悟,一个人嘀咕道:“机遇!难道是说…我剿灭倭寇,清除匪患,又破获武昌王通倭大案…”
说完,高兴地迈着“老爷步”向自己小院走去。
第二日,一切都按照意料之中进行,夏大人与杨小龙当着武昌府官员面从王府搜出“证据”又有后花园丫鬟作证,武昌王罪名当众公布。
杨小龙与夏大人就是要把此事闹得天下皆知,这样朝廷想要面子遮掩,收受贿赂的官员想要袒护都不可能了!
可以说这一举动直接至武昌王于死地,让任何人都无法救他!
第三天,杨小龙坐在督指挥使座位上,将软禁的将领带到堂上,拿出通倭名单开始点名抓人。
凡是不服辱骂者一律就地正法,根本不与他们磨牙浪费时间。
当掌握本地军权,杨小龙以防止军队中还有人勾结武昌王,防止有人领兵哗变为由不随夏大人入京,而是等候兵部派人前来接管本地军权。
夏大人知道杨小龙不入京,是不想卷入即将到来的风暴漩涡中,想远远的躲在江南看朝堂上面皇帝与百官们斗。
反正百官就是赢了也罢免不了皇帝,皇帝赢了百官就要有人被献祭了。
自己入不入京好处只是多与少的问题,但皇帝只要想控制江南,那早晚还是需要自己这颗马前卒。
杨小龙望着远去上京的车队,长叹一声自语道:“风暴即将来临,这次不知道要有多少人为此脑袋搬家,又不知有多少人会高升!”
“但不管几家欢乐几家愁,他们都会前仆后继为了权利去拼命,而我还是尽早远离风暴中心,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比较好,毕竟从活第二次,我还没想英年早逝!”
韩飞云一旁道:“你真要在这里等兵部派人来接管军权才离开吗?”
杨小龙呵呵道:“当然,我今日要开始清点各个卫所官军的花名册,要是发现有人吃空饷的话…一律军法处置就地格杀勿论!”
韩飞云轻笑一声道:“你是在借机清除异己吧!好安排你的人前来这里任职,毕竟武昌府可是长江的咽喉要道。”
杨小龙回以微笑道:“你只说对了一半,如果我想控制这里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我是在尽量为大明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