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
“皇上就是这一家的父祖,臣子便是中间的媳妇,凡是得按照媳妇的职分去做。”
“能忍责忍,该瞒则瞒,两头尽力顾着,实在顾不了了,便好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
“当时西席师傅是这样给下官讲评的,我天朝的政治传统是化家为国,儒家将对君的忠,和对父母的孝联系在一起。”
“所为的相,最初也是君主的家臣,将国类比为家。首先是用家这种人人可懂的方式,在民众间形成一种意识形态的共识。”
“其次是用人情之私,去调和很多天然存在的阶级矛盾。父母与子女之爱是天性,为了之爱,两者都可以受委屈。”
“类比到国的场景里面,自然是百姓可以为了君父受委屈。君主也需要对百姓怀抱一种责任感,因此才会有民为重,君为轻的论点。”
夏大人不断点头,表示对这位西席师傅授业的水平表示赞赏。
一看此人就是在朝廷做过官,而且官位应该不会太小,要不然也总结不出来这些道理。
杨小龙继续道:“但历朝历代,都刻意淡化了,君主对百姓爱的具体表征。代之以爱民如子,这种形式化的口号。”
“落到实处不过是减轻赋税,大赦天下,这种非常态化的形式。除了在后世修史的时候,给予一些评估,几乎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
“但百姓对君主的爱到规定的很具像,要服役,要交赋税,要纳粮,要遵纪守法,具体的额度条款写的清清楚楚,无人可逃。”
夏大人听到这里脸色一变,感觉内容有些反封建思想。
但这位西席师傅说的并没有错,自己也挑不出毛病。
看来这位西席是位高人,也就是杨小龙这样的苏州大户才能出极高的价钱请来名师授业。
杨小龙依然卖弄所学道:“这份奏折上只提了当‘媳妇的’难处,却只字不提当上‘媳妇’的好处。”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媳妇再难也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主心骨,甚至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比如皇帝要抓权,就离不开锦衣卫这个媳妇。皇帝要平衡朝中势力,就少不了帝党这个媳妇。东南抗倭又离不开我岳父这个媳妇。”
“他们都是媳妇,是受气包。但也是皇帝陛下不可或缺的国之柱石。他们身居高位,操劳是真,但过的也是上等人的日子。”
“如果把中枢比做一个家庭,那么有身在家中的媳妇,也有身不在家中的媳妇。”
“这些身不在家中的媳妇,也想为公婆效劳,只是名额有限,不能让每个人都进中枢,所以一定有人没有名分,却干着媳妇的活。”
夏大人望着早已说完的杨小龙,种感觉对方这话只说了一半,好像还有另外一部分没有说出口,最重要的是他貌似是意有所指。
夏大人试探问道:“你这话没有说完吧,后面应该还有话未说。不会是跟英丰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