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姐妹联手刺杀,下官认为可能性不大。”
“因为据下官了解,这三人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从小过往来看,她们之间有着天差地别之分,双方也根本无从交集,更谈不上联手一说。”
杨小龙站出来道:“夏大人,下官可以为英大人作证,当时下官路过回春院,一名头戴面具的男子撞在下官的亲兵身上。”
“所以这名戴面具的刺客是存在的,并未是子虚乌有被翠仙姑娘编造或臆想出来的。”
夏大人依然不信,斩钉截铁道:“那也许只是巧合,或者说那头戴面具的男子也是韩氏姐妹的帮凶。”
“他的存在只是为了迷惑官府视线,让我们误以为刺杀凶手是面具人。”
杨小龙用耐人寻味的眼神盯着身前夏大人道:“夏大人,面具男刺杀已经成功,为什么韩氏姐妹还要闯入房间内?”
“换一个说法,韩氏姐妹闯入房间,直接乱刀砍死汝南王就可以,为什么还要面具男用弩箭刺杀?”
“如果您认为他们是一伙,互相配合,以保证行刺成功,所以才分成两组动手。”
“那行凶的凶器弓弩可是朝廷管制物品,就连各地衙门都没有几把,每次使用都要登记造册。她们两名山野村姑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夏大人一时语塞,支支吾吾道:“或许…或许是偷盗军中物品,或者是自行制作的简易弓弩,也许是十多日前闯入武昌王府劫狱时顺手带走的。”
杨小龙轻轻一笑,摇头否认道:“夏大人,下官作为江浙团练使,手下团练数千士卒。”
“据下官了解,军用弓弩和火铳平时都存放在重兵把守的兵器库内,除非有军事训练才能领出。”
“而且每次认领都要登记造册才行,平时每隔十日就要清点保养一番。”
“她们两名乡野村姑虽然会些功夫,但也没能力闯入兵营偷盗弓弩吧。”
“至于自行制作弓弩那更是无稽之谈,弩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弩弦和扳机,弩弦要上好的兽筋,还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制作工艺。”
“扳机制作工艺只有南京兵器局工匠才知,不是随便一名普通铁匠就随随便便制作出来。”
“还有,王府的护卫怎么会配制弩弓,靖难之役后,成祖帝就收回藩王手中的三卫兵马,更不允许藩王拥有远程兵器。”
“违反者当谋逆罪论处,您作为宗人府左宗令不会不知道吧。”
“夏大人,如果你敢肯定武昌王府有弩弓,而且被韩氏姐妹从武昌王府顺走…那下官作为锦衣卫到要好好查查武昌王府了,看看情况是否属实。”
映雪作为锦衣卫,手中拿着“生死簿”在一旁不断记录着众人对话,这“生死簿”事后要呈报给皇帝查看,如果锦衣卫故意写错几个字…
看到映雪提笔望着自己的夏大人,脸色变了变道:“老夫只是随口一说而已,猜测下案件的可能性,杨百户不必当真。”
“既然汝南王被刺杀前,此房中唯一的目击者小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