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轮扩张之后。
陈光明手头的钱不增反减,但手里的铺子缺越来越多,这些在以后升值了,他都能躺著收租了。
塑编袋成为引流利器,各供销点日均售出千余条,带动卡其裤、塑革鞋等主营品的出货数量翻倍。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秋天。
陈光明站在万全镇供销点的二楼窗口,眺望著江水奔腾不息的东南方向,他是手里拿著一份报纸。
上面赫然一行標题吸引了陈光明的全部心神,“中国农民第一城,农民集资造城闯新路!”
“农民集资造城—“
陈光明的手指在粗糙的新闻纸上轻轻划过,眼中闪过精光。
龙港镇!
这个原本在供销版图上需要下一步考虑的名字,瞬间被推到了战略的最前沿。
他之前就计划著去县龙港镇开店,此刻不再是计划,而是必须立刻付诸行动。
“大姨父!”
陈光明扬声喊道,声音里带著抑制不住的兴奋。
刚从昆阳签下新一批原料合同回来的大姨父闻声快步上楼,手里还拿著一捲地图:“光明,啥事这么急”
“先看这个!”陈光明把报纸推到姨父面前,“龙港,开始造城了,农民自己集资,这地方,
马上就要变天。”
大姨父飞快扫过新闻,“轰天,平地起新城好大的手笔,这—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机会!”
“对,前所未有的空白市场,前所未有的人口聚集,供销点的好地方。”陈光明直接道:“我们必须立刻动身,抢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提前布局。”
他抓起桌上的地图,迅速摊开,指著鰲江下游北岸那片標记著龙港的江岸滩涂区域,“看,东面临海,南边紧挨鰲江,与平阳县城隔江相望。”
“按新闻说的,规划里的新城核心就在这片。”
陈光明依靠在前世的记忆,知道的自然更多。
其实从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入手这片区域周边乡镇的店铺,但是新城未起,他也没办法去买地买店铺。
现在机会终於来了。
“情报我去办!”大姨父当仁不让,“我带几个熟悉平阳口音的货郎立刻过江,这次专门打听新城规划图。”
“哪个地块在十字街口,哪个地方划作小商品市场,还有基建指挥部的门朝哪儿开,工人住哪儿,都打听清楚,顺便看看有没有当地人能做嚮导的。”
“好,姨父,这次情报至关重要,钱开路!”陈光明强调,“钱不是问题,信息必须快、准!
虽然他知道不少未来的信息,但毕竟没有专门研究过,他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根据前世记忆做出判断。
“明白!”
“余安!”
陈光明的目光转向楼下正在指挥卸货的余安。
“光明哥,我在!”余安几步窜上楼。
“把手头的事交给信得过的人,立刻行动起来!”陈光明指著地图上的鰲江,“带上两个机灵的后生,马上去鰲江渡口。
2
“不仅要看现有的老渡口,还要看看沿江哪里有可能设新渡口,重点是打听有没有可靠的船老大,或者有没有可能,咱们自己弄几条船,运输线就是生命线。”
“弄船”余安眼晴一亮,“成,我认识几个江上跑生活的人,这就去联繫!”
陈光明点点头,“记住,时间就是金钱。”
“龙港新城拔地而起的速度会比我们想像的快,我们的供销点必须在第一批居民安顿下来之前就立起来,它將成为我们进入这个潜力无限的新市场的桥头堡!”
“那塑编袋——”
余安指了指楼下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袋子。
“它就是我们打进龙港的敲门砖!”陈光明的思路异常清晰,“新城建设,需要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