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相看,没想到今年陈光明事业是越做越来越大。
不仅在去年的时候成立了运输队,接下去的时候更是接手了农副產品回收站,开始收整个乡里的农副產品。
对於他们来说自然是好事。
村里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依靠著种田。
现在有著陈光明的农副產品回收站,他们种出来的农作物就都有了去处,不会再担心农作物会卖不出去。
在以往的时候他们种农作物只是为了补贴家用,並没有真的想要將其当做一门赚钱的营生。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如果陈光明真的能够稳定的收这些农作物的话,他们就可以把那些地全都种上有价值的农作物靠著这些农作物每年也能赚上不少。
刚好,陈父这个时候从地里回来。
他去看了村里的那些地,陈光明让他负责说农副產品的事情,但他也没有閒著,把那些地重新开了起来。
当然他没有下地,只是指挥村里的那些年轻后生。
就算村里的这些后生都去做货郎了,但地是农民的根,肯定就不能这样让地荒废著。
丁村长见到陈父马上热情的迎上去。
两个人就在那里说起了杨梅的事情。
陈父早已经去乡镇里打听了杨梅的价格,今年雨下的比较少,杨梅的数量反而多了,价格自然也会有所回落,去年的杨梅价格是2毛1斤,今年跌到了1毛8。
在乡镇的市场里面的杨梅价格可以卖到2毛2分,如果能够把杨梅拉到县城市场去卖的话,价格还会更高。
毕竟县城周围是很少有人种杨梅的。
这一点陈光明已经跟胡青山交接过了,陈光明这边从收货开始再到农副產品回收站的包装,最后运输都包掉的情况下,给胡青山的价格是2毛3分钱。
虽然比乡镇的那些散卖的还要贵上1分钱,毕竟是农副產品回收站发出去的货,陈光明还会让人专门挑过,然后包装好,直接就可以拿到市场里面去卖。
这个过程之中,胡青山赚的只是一个货运的钱,
名义上还是农副產品回收站和他对接的批发商之间的交易,就是批发商那边都是胡青山自己找好的。
陈光明还专门去了县城一趟签订了合同。
这也是因为陈光明和胡青山的关係好,相互之间又能相互信任,才能这么容易的达成合同。
如果是胡四爷和菜头哥,胡四爷肯定不会把自己的出货门路告诉菜头哥,就更不用说签订合同。
毕竟这也算是机密了。
如果胡四爷把门路告诉了菜头哥,保不准菜头哥就会自己接通这条路,那就没有胡四爷什么事了。
所以菜头哥一直都没有把流程走通。
当然,在那个时候市场上也没管的这么严,大家也都没有这个意识,只是做了一套简单的出货卖货流程。
除此之外,倒卖的生意利润確实太大了。
而且要做成倒卖的生意,根本没办法把流程走通。
开始的时候做不成,到了后来靠著倒卖赚钱后,双方也都没有了这个心思,都是把农副產品的生意当成了表面的偽装,暗地里做著倒卖的生意。
最后虽然赚到了钱,但自己也进去了。
而陈光明和胡青山却是把路都走通了。
毕竟胡青山是亲自经歷了这些的,只有双方之间相互信任,才能做到互惠互利,都有钱赚。
这也是对双方都好的一笔买卖。
一斤杨梅算下来,陈光明能够赚到五分钱,
不要看一斤只是赚五分钱,只要量上去,每天赚的肯定非常可观,
就像是隔壁的丁家村。
去年的时候他们杨梅卖的好。
因此今年多种了不少的杨梅,加上今年天气好,杨梅的產量高,丁村长保守起见估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