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政策、新思潮的全面推行,牛大力作为旧派干部,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逐渐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面对新政策时常常表现出困惑与无所适从,工作推进困难重重,被时代淘汰的趋势日益明显。
牛大力被革职的直接导火索是其家中修建的五排四间砖瓦房。这座房屋在当时的金城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据传造价高达二万五千余元,与普通家庭的经济水平形成巨大反差。
牛大力每月工资仅五十七元五角,尽管在公社领导中属于较高收入,但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其妻子劳动所得工分仅够维持基本口粮,三个孩子均在上学阶段,各项开支繁多,如此巨额的建房费用引发了广泛质疑。
不久后,有人向县检察院投递检举信,直指牛大力存在贪污受贿行为,这座豪华房屋成为其违法违纪的重要证据。
县纪委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迅速成立牛大力犯罪问题专案小组,展开全面深入调查。牛大力很快被检察院依法逮捕,其住所也被依法搜查。
专案组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细致排查,却未发现任何确凿的贪污受贿证据。经重新核算,那座被传得沸沸扬扬的豪华房屋实际造价仅为二千二百五十元。
在调查过程中,牛大力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积极活动,寻求帮助。最终,对他的处理结果公布:牛大力因病退职,回乡养老,每月领取原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作为生活补贴。同时,为安抚牛大力及其家属,组织安排其正在读高中的儿子牛小力接替工作,担任伏龙公社团委书记。
牛大力革职回乡当日,太平镇公社门口聚集了数百名群众,场面一度失控。群众情绪激动,纷纷表达对牛大力的不满与愤慨,高呼要求严惩牛大力,为多年来遭受的不公待遇讨回公道。若不是县纪委工作人员与公社治安员全力维持秩序,牛大力极有可能在现场遭遇群众的过激行为。
在愤怒的人群中,游小冬冲在最前面。七年前,游小冬在太平公社 “特别学习班” 遭受折磨,于一个漆黑的夜晚冒险逃离。
此后,他改名换姓,背井离乡,辗转至涪州县定居。凭借出色的口才与善于钻营的能力,游小冬在涪州县一家饲料厂逐步崭露头角,最终担任主管销售的副厂长,事业取得显着成就。
游小冬承包饲料厂的第一年,凭借卓越的销售能力与灵活的经营策略,成功为工厂创造了十二万元的利润。
按照合同约定,这笔利润本应全部归他所有,但游小冬深谋远虑,主动放弃部分利益,仅领取四万元,将其余八万元作为福利发放给工厂职工,赢得了全厂上下的一致赞誉与支持,进而被推举为副厂长,并顺利解决了户口问题。
此次,游小冬回到太平镇,旨在接母亲杨兰兰前往涪州县一同生活。然而,杨兰兰在老家居住多年,对故土感情深厚,坚决拒绝离开。
她表示要留在太平镇,向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人证明,自己如今生活富足,不再是过去任人欺凌的 “土匪婆”。游小冬多次劝说无果,无奈之下,只能每月按时给母亲寄去三百元生活费,以保障母亲在老家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