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魔帅召令,大儒惑於前;兵主遗泽,旁门聚於此
蓟州城东,一座朱门高墙的府邸巍然嘉立此府门前两尊石狮足有丈高,狮目镶嵌赤玉,在夕阳下泛著血光,府门檐角飞翘,竟雕著九只一一这本是亲王才能用的规制!
大儒卢养的牛车缓缓停在府前。
他掀开车帘,眉头微皱。
这安禄山府邸的逾制之处,他岂能看不出来只是如今北地局势微妙,这些小节反倒无人计较了,更何况,直到现在,卢养都没有猜到安禄山的用意,只是隱隱意识到,该是与那位新来的范阳军司马有关。
“卢公也来了您可知道,此番安节帅令吾等来此的用意”
身后传来的清朗声音,令卢养回头看去。
博陵崔氏的崔须远,正从一辆青篷马车上下来,这位曾主持编修《北地风物誌》的大儒,此刻也是一脸疑惑。
“崔兄。”卢养拱手行礼。
二人正寒暄间,又有几辆马车陆续抵达,下来几人一为首的那个,与卢养一样也出身於范阳卢氏,名为卢守仁,曾註解《春秋》三十卷,
门下弟子遍布北地;
跟在此人后面的,乃是太原王氏的旁庶出身,名为王严,曾著《五经正义驳议》,被学宫祭酒赞为“经学大家”;
与王严同行的,则是寒门出身、曾拜清河崔氏的大儒为师的苏枚,此人虽年不过四十,却作《礼经新解》,在士林中声望极高,更是北方学宫的领头人。
见著这几人同来,莫说是卢养等人,就连远处瞧见这一幕的,都不由暗自咋舌!
可以说,当下这五人,便是北地这边陆之地的文道精华了,哪怕是安禄山这等武夫当政,对这几人也要以礼相待,才能稳住儒生人心,让地方上的许多环节方能不乱,且运行如常。
“诸位居然都被请来了”苏枚环视眾人,低声道:“诸位也该听得昨日消息了,那安禄山突然召集我等,莫不是与那位李司马有关”
“慎言。”卢守仁授须道:“先进去再说。”
府前石阶上,几人迈步前行,借著这短暂相聚,低声交谈。
“学宫来信,让我等务必与李去疾交好。”王严一边走,一边轻嘆,“可这位李司马一来就得罪了安禄山,吾等都来不及插手.———”
“《原道》一文,確有圣贤气象。听说洛阳文脉,因他復甦,儒家可以屏退超凡,我本来还打算过段时间去看看,体悟一番,”崔须远则摇了摇头,“但在为人处世上,未免太过刚直,赤子之心本是好事,可惜世事繁琐,过刚易折,在北地这般行事,怕是寸步难行。”
卢守仁眯起眼晴:“老夫观其文章,如观其人。《原道》中有“明道”、『救世”之语,字字如剑。这等人物,岂会屈就於安禄山这等胡將有所碰撞,也是在所难免。”
“可北地终究是安禄山的地盘。”苏枚嘆息一声,“李司马虽有圣贤之才,却无圣贤之时。这般硬碰硬,只怕適得其反,难驻长久。”
“几位先生正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插入,却是那高尚不知何时站在台阶尽头,脸上堆著笑容,
衝著几人道:“大帅已等候多时,请隨我来。”
眾儒相视一眼,整了整衣冠,隨高尚步入了朱漆大门,但几步之后,便又都停下。只见那门內影壁上,赫然雕著一幅“猛將猎虎图”!
只是,说是猎虎,可猛將只在边角,反倒是那头白毛老虎占据郑重,虎额上的“王”字霍霍生光,刺得几位大儒眼皮直跳。他们记得之前来的几次,还不见此图。
不过,倒也无人对此多言,继续迈步前行,直到穿过两院,几位大儒的脚步渐渐放缓。
卢养眯起眼睛,望向迴廊尽头,瞧见此宅后院,隱约有黑气升腾,却又转瞬即逝。
“诸位可曾察觉后院异常”崔须远的声音適时响起,他压低了声音,“而且这府中气息,似有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