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托古言学无所忌,临深悟道有之求
“復古”
李易的这个答案,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刘乔一愣,申尔等人对视一眼,面面相。
“不错,復古。”
李易看著对面几人脸上的迷惑,暗道:这掛羊头卖狗肉的事,本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托古改制的例子,更是一抓一大把,自己会踩坑
但他並不说破,因为此时的李易,已然察觉到了,这修行儒道,或者说,借看他人文思,来引动儒道神、《师徒传》底蕴的法门”一被人提问。
但有所问,则心有所得,宣之於口,感悟於身!
“既然儒道因魏晋南北朝之故而衰,自然要摒弃这段时间发展出来的种种,比如那儷之文,为求对仗,繁琐堆叠,弯来倒去,甚是不清,为学之人得之,往往晕头转向,苦读多日不得其法,不如恢復先前两汉之文体,质朴简洁,微言大义,回朔易书,再注六经。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李易嘴里说著,心里却对韩愈大家暗道抱歉,借您言语几句,等老人家出生后,自己若混得还可以,定当好生报答!
但他这话一说,现场陡然一静。
到了这里,他们已然猜出了李易的真实用意。
什么兴復古学,其实是个幌子,其本质是以此为藉口,拋开当下的诸多需学体系,轻装上阵!
狡猾!
这一刻,可不光是刘泰,在场其余几家书塾之人,亦是生出了这等念头,只不过——
『无论是復古,还是托古,都必须要有真才实学,都得有一套真的不同於当前的儒学、经学体系,得有真东西!但这又怎么可能人不能凭空创造体系,都是根植於过往典籍,而如今这大唐经学奠定於孔氏的五经正义,兼修陆氏等人的经义之法,经歷几代完善,诸大儒添砖加瓦,方有如今,哪是谁都能跳出藩篱,另起炉灶的”
角落中,李嶂摇摇头,忍不住就评价起来。
裴姝君却反驳道:1“李郎君乃人中龙凤,说不定就能另闢蹊径,再创一道!”
“就算有人能再开一学,那也不该是闭门造车就能成的。”李嶂摇了摇头,“就算是古之圣贤,也得跋山涉水,请教各方,与人为学,才能开闢新路,而且也不能一而就,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不可能有哪家新学能突然蹦出!”
他指了指李易,低语道:“你看这李去疾的年纪,他如今被不少势力看做天纵奇才,主要就是年岁不大,却有诸多手段,但正因其年岁之限,过去名声不显,这积累不够,如何能成除非———”
突然,李嶂又想到了李易破阵的那一幕,根植於心底的常识不由动摇,
竟主动为李易寻找起出路来。
“除非什么”这下子,连始终沉默的陈苗儿都忍不住问起。
“除非他有师承!”不等李嶂开口,李晟就当先说道,他看著李易,眼晴霍霍生光,“若这位李郎君在儒道上的老师,已然奠定好新学基础,那你说他是否就有了另起炉灶的基础以他的天赋,能在道德大阵中触动儒家妙语,如果得了前人积累,推陈出新,也是顺理成章的!”
“有点道理。”李嶂点了点头,隨即显得心情复杂,,“他若真能做到,
那——-那估计在儒道上,也能为一代宗师了!”
“若能做到,就不是一代宗师能局限的!”李晟则斩钉截铁的道:“而是足以在天下掀起波澜的!流芳百世!为百世之师!”
他们这边议论著,那边刘乔在经过短暂迟疑后,似乎也想通了什么,便再次请教道:“不知山长打算如何復古”顿了顿,他似也知道这话太过於笼统,又补充道:“听你这意思,似是胸有成竹,难道已创了新-復古之学不知可否说与吾等”
李易占占头口+
无日低头不语旁人见之,却没有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