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我知道这件事难为你了,但是你只有这么一个哥哥,他现在有了难事,你这个妹妹的应该帮一把。”
“母亲,纸里终究包不住火,要是将来嫂子知道这件事情了,你可怎么办?”
薛姨妈听了之后也有些愣神,她光顾着薛蟠了,忘了这件事情。
要知道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将来也是要靠儿子媳妇儿伺候的,这要是和其有了矛盾,将来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那可怎么办呀?”薛姨妈也有些着急了。
薛宝钗皱着眉想了一下,然后突然眼睛亮了起来,然后说道:“我们家在甘肃有不少的田地,我划出几百亩,让他去那里当个庄头,地里的出息我也不要了,就当他在那里养老吧。”
薛姨妈赶紧的点头,然后说道:“这是个好办法,不过不能让你出钱,我完了就让你哥哥把买庄子的钱给你送过来。”
“一个小庄子值钱什么?还用得着您操心,这件事您就不要管了。”
薛宝钗说着说着脑子里又盘算开了,光是一个小庄子,不一定能绊住人家,要是再有一个媳妇儿,还不让他乐不思蜀。
ap;lt;divcss=ap;ot;advap;ot;ap;gt;不过这件事要想个办法,巧妙的办了,不能让对方察觉出半点的异样。
送走了薛姨妈之后,薛宝钗就把莺儿叫了过来,然后在她耳边嘀嘀咕咕的说了几句话。
莺儿听了之后连连的点头,之后就出去办事儿了。
晚间贾瑞回来的时候,薛宝钗把今天的事情和贾瑞如实的说了一遍。
并且把自己的计谋也和贾瑞说了。
贾瑞坐在炕上,听着薛宝钗说着话,但是头却一点一点的,完全的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原来,今天贾瑞可累坏了。
早晨,早早的起来就去了龙首宫给太上皇批折子。
太上皇那里的事完了,又匆匆的赶出了京城,去了京营,监督着那邦混小子们训练了一下午。
等到天色彻底暗下来了,贾瑞这才回到家中有个喘气的功夫,哪里有精力在听薛宝钗的唠唠叨叨。
他能坐到这里,一直听到薛宝钗把话说完了,已经算是对薛宝钗的尊敬了。
薛宝钗也看出了贾瑞确实累的够呛,于是随便把事说完之后就服侍着贾瑞洗漱,然后入睡了。
第二天早晨,贾瑞又是精神抖擞的离开了家中。
在来到龙首宫之后,贾瑞碰到了一个既意外,又不意外的人。
说是意外,因为此人从来都不大和贾瑞来往,说是不意外,因为凭借着贾瑞的权势,这个人应该很快就会拉拢他。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刚刚被太上皇又扶起来的义忠郡王。
义忠郡王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在朝堂之上和皇帝斗得不亦乐乎,在朝堂之下笼络人心,也是非常的积极。
在义忠郡王看来,太上皇爷爷这是厌弃了皇帝,这段时间,这是在培养自己,将来好接皇帝的班儿呀。
既然这样,那我还不赶紧的收拢人心,笼络手下,不然等到真的有那一天,自己手底下可没有人用。
不过义忠郡王目前收拢的都是些小蚂蚁,小螃蟹,还真的没有涉及到朝中的内阁以及各部尚书这样的大佬。
而对于贾瑞这位太上皇最宠幸的臣子,京城兵力的掌权者,义忠郡王,却很少的拉拢。
这是因为义忠郡王知道自己的皇爷爷对于兵权的重视程度,自己要是真的拉拢贾瑞,闹不好皇爷爷可能直接就把自己再次放弃了。
正因为是这样,义忠郡王同贾瑞,顶多就是点头之交,大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往。
而对此,贾瑞也非常默契,保持了同义忠郡王的距离。
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义忠郡王竟然把贾瑞拦在了龙首宫的宫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