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了年底。
临近过年了,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
不管是棉纺厂家属院儿的弄堂里,还是军工厂家属院儿,处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老姜家不同于往年,今年是更加热闹,也更加喜庆。
大儿子姜五康拿到了厂里的分房资格,终于从不到三十平米的鸽子笼里搬了出去。
二儿子姜七振小两口再也不用和大哥大嫂一家,轮流在客厅打地铺睡了。
老三姜一苹虽然离了婚,但是目前在军工厂上班儿,虽说是临时工,但薪资待遇不错,日子也算踏实。
老四姜一梅也从婆家单独搬了出来,一家三口儿的小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
小闺女姜九梨,那就更不用说了。
不仅和霍冬临定了亲,还成了军工厂互助中心的正式工,日后还有很多晋升机会。
可想而知,日后的日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姜自强和老伴儿赵桂娥提起几个孩子的现状,不由得眯起了双眼。
人老了,活的都是儿女。
儿女的日子过的好了,他们做老人的,也就放了心。
腊月二十八这天,姜家小院里飘着浓郁的肉香。
姜九梨踮着脚往屋檐下挂腊肉,红白相间的肉条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这是她昨晚偷偷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五花肉,足足二十斤,说是供销社抢购的“内部供应”。
“小九,快下来!”赵桂娥端着簸箕从厨房出来,看见女儿站在凳子上,吓得直拍大腿,“这要是摔着可咋整!”
姜九梨利落地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盐粒,“娘,您看我挂得齐不齐?”
“齐,齐得很!”赵桂娥笑得见牙不见眼,压低声音道,“你这孩子,从哪儿弄来这么多肉?可别是......”
“您放心!”姜九梨挽住母亲的胳膊,“都是正规渠道,我有同学在肉联厂上班呢。”
正说着,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姜自强背着手踱步进来,身后跟着几个老邻居。
他今天特意穿了件崭新的藏蓝色中山装,胸前的钢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老姜啊,你们家这年货备得可真齐全!”隔壁张大爷盯着屋檐下的腊肉,眼睛都直了。
姜自强故作谦虚地摆摆手,“哪里哪里,都是孩子们张罗的。”
可挺直的腰板和微微扬起的下巴,分明透着得意。
姜九梨抿嘴一笑,转身钻进厨房。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