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说,“现在骨头可不好买,我家那口子上个月伤了腰,想买点骨头都排不上号。”
正说着,楼下王家的两个孩子蹬蹬蹬跑上来,扒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望着。
大的那个才六七岁,吸溜着鼻涕问,“赵奶奶,能给我喝口汤吗?”
赵桂娥面露难色,这锅汤是要给丈夫补身子的,总共也没多少。
姜九梨见状,赶紧从柜子里拿出两个小碗,每个碗里舀了一勺汤,又挑了两块小点的肉。
“来,慢点喝,别烫着。”她蹲下身把碗递给孩子们。
两个孩子如获至宝,捧着碗小口啜饮,连碗底都舔得干干净净。
中午,姜九梨端着装满骨头汤的搪瓷缸子去医院。
“爹,趁热喝。”姜九梨把缸子放在床头柜上,扶父亲坐起来。
姜父看着浓白的汤上漂着的油花和葱花,喉结动了动,“这......哪来的?”
“冬临托战友送来的,”姜九梨轻声说,“他一大早就安排好了。”
姜父沉默地喝了一口汤,“这孩子......有心了。”
同病房的几个病人羡慕地看着这边,有个老头忍不住问,“老姜啊,你这女婿是做什么的?这么有本事?”
姜父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以前在部队做团长,现在是军工厂的干部!”
说这话时,脸上有掩饰不住的骄傲。
这年头儿,家里有个当团长的女婿,肯定是非常有面子的事。
“哎哟,军官啊!难怪......”老头咂咂嘴,“现在这光景,能弄到肉的可都不是一般人。”
老姜听到这话,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连腿部的疼痛感,都没那么强烈了。
接下来的日子,老姜家门前时不时出现一辆吉普车来送东西。
姜父在医院住了十来天,腿伤总算好转。
医生嘱咐回家后还要静养三个月,不能下地干活。
出院前一天,老大姜五康起了个大早。
把父亲的住院发票、诊断证明一样样理好,装进牛皮纸袋里。
“爹,我先去厂里问问,你这个医药费该咋报销。”姜五康整理好东西就要出门。
姜父靠在病床上点点头,脸色比刚入院时好了不少,“去吧,跟赵主任好好说。”
姜九梨正在床边削苹果,闻言抬头道,“大哥,我跟你一块儿去吧?”
“不用,”姜五康摆摆手,“你留着照顾爹,这点小事我一个人就行。”
姜九梨把削好的苹果递给父亲,看着大哥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里莫名有些不安。
毕竟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