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百姓有了田地耕种,日子必然蒸蒸日上,日渐红火,到那时,百姓一想到这些土地都是大王和神明赐下的,定然会对大王和神明感恩戴德,日夜供奉朝拜,可谓是一举两得。”
高丽王听了赵光祖的建议,不免眼前一亮。
他可是记得,卞学道说过,要想尽快集齐赐福所需的香火之力,除了要修建祭坛,更重要的,还是呼吁百姓诚心参拜。
若是按赵光祖的方法去执行,效果绝对喜人。
见高丽王已经有些意动,赵光祖趁热打铁道:“另外,臣要是没记错的话,王上近来命工部于王都内修建九处祭坛?”
“不错,卞爱卿说了,九为道家极数,一大把小九处祭坛,应以九宫格局布置,方能最大程度的汲取十方香火。”高丽王侃侃而谈。
赵光祖微微颔首:“臣对中原道家典籍的了解程度,想来是比不过得神明眷顾赐福的卞大人。”
“不过臣虽做不到上达天听,却能够下体民情。”
高丽王一愣,还不明白赵光祖想说什么,就听后者继续说道:“王上,既然有神灵赐福,修建祭坛自无不妥之处,但国库空虚,怕是没钱结清工人的尾款,木料石料的钱,也要拖到明年才能付清。”
“王上不妨以己度人,试想一下,若大王是工人,心中对于神明是感恩多于怨恨,还是怨恨多于感恩?”
“若是祭祀当日,神明再次显灵,固然卞大人有能力让这些人嘴上不敢瞎说,可他们心中想来也是带着怨恨的,如若神明有所察觉,只怕......”
赵光祖没继续说下去。
但高丽王的表情已经变了。
要真是那样的话,神灵不怪罪他都是好的了,还想要赐福?
想屁吃去吧!
至于抱着侥幸心理,去赌神灵不能洞察人心......赌你二大爷!
那可是神明!
不说全知全能,但总不至于连洞察人心这种小把戏都不会吧?
正当高丽王想着的时候,忽地一阵风从窗外吹了进来,随后就听身后‘嗡’的一声。
高丽王回过头去,就见普贤真人像低垂的眼眸闪烁了一下。
冥冥中,似有声音在耳边回荡。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高丽王揉了揉眼睛,可当他再次看去的时候,普贤真人像又仿佛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他不由得朝身边的两人问道:“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没有?”
大太监试探开口:“奴婢似乎听到了普贤真人在说人心所向......”
“天命可知。”
赵光祖补上了后面半句。
高丽王表情先是一惊,随后转为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