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互为盟友。但宋太祖赵匡胤却中年而死,其弟继位,都传是阴谋所害。
关键是赵匡胤这一死,明国就只能和他弟弟联盟进军。
赵匡胤无论如何,的确是一位军事大才。
而他弟弟赵匡义……高粱河车神之名,天下皆知。
这就导致诸多异族,本应该是两国共抗,却直接变成了明国主力,宋国拖后腿。
自那之后许多年,两国都没有夺回多少领土。
因此明太祖朱元璋怒骂赵匡义无用,赵匡义忍了多年,在朱棣夺位之后骂了回来。
朱棣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反骂。
这就导致两国虽然在军事上依旧是同盟,但其他方面的关系却是急剧恶化。
宋皇登基,明国自然是送来国书。其中咬文嚼字极其之巧妙,如果是往好了理解,自然是庆贺。
但若是往坏了理解,也能看出对方是在骂人。
在明国现在的小皇帝登基之时,宋皇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回应。
到了现在,这已经成了一笔烂账,谁也分不清是谁的责任。
包拯道:“当初国书,实乃小人曲解,并非原意,陛下万不可被其蒙蔽。况且明国与宋国从未交兵,若是宋国率先动手,违背盟约,必被天下人所唾骂。
而同异族联盟,针对中原同族,更是天下人所不耻。
万望陛下明鉴!”
“明鉴出兵响应就是明鉴!”
宋皇冷哼一声:“折辱之仇,朕必报!尔等常说,主辱臣死,今日朕要洗刷耻辱,尔等怎能反对
哼!退朝!”
随后两天,诸多大臣不断劝谏,宋皇却始终坚持要对明国发兵,并且已经要调兵遣将了。
再次下朝后,众大臣愁眉不展。
“皇上一意孤行,这下可怎么办”
“包大人,您平日最有办法,给我们拿个主意吧”
包拯思索片刻,目光逐渐坚定下来,道:“此战万万不可开,更不可出兵攻打明国,既然皇上执迷不悟……那我们就只能请他们出面了!”